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8,31是我们上山下乡纪念日,按多年的惯例,下乡的暖泉知青相约又聚在了一起。
聚会时,我得知暖泉“知青小屋”因年久损坏严重,不得不被拆除,消失了……得知这一消息,我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脑海里断断续续地闪过一些陈旧且清晰的记忆片段。
1970年,我曾在暖泉盖了一间房。扎兰屯辖区六乡十镇,众多村镇里,天津知青盖私房,不多见,可能“暖泉知青”是唯一!
“暖泉”是我下乡生产队的名称。1970年的春天,我决意在下乡的暖泉盖一间房。我选择了村里唯一一条土路的路南,在暖泉的北端。
当地的房子都是由石头垒砌,首先要备下石料,先到山上用炸药崩石头,还要准备檩木和椽子,盖房子必用的钉子、铁丝、当时是缺货,大队小卖部的经理胖老姚,伸出援手来相助,特地卖给我一些。
没有什么设计图,那个年代,我的故乡天津的家也已是面目皆非了,一套四合院的私产,仅给我家留下了一间半房,名曰“自住”,总算没有被“扫地出门”。
我怀念家乡天津的出生地,怀念我童年的乐园,在此情结下,我在暖泉也盖了“一间半”!坐北朝南,大屋有12平方米,小屋是大屋的一半。这个面积,也恰恰是天津我家“自住”的面积。
三十几年后,2003年,我回“暖泉知青小屋”时,写的诗句中有一句“谁能知我作何想?”答案就在这里——我是将此小屋融入了我故乡的梦中!包括屋内的木窗,都是我在天津做好以后托运过去的。
“暖泉小屋”的施工,是暖泉三队、暖泉四队知青共建共证的!它是暖泉知青们永驻暖泉溪畔的象征!(现在,有象征意义的小屋消失了)
暖泉小屋盖好后,妈妈专程从天津来到暖泉……这间小屋承载了太多厚重的记忆和酸楚!这间小屋风雨几十年,我们知青离开生产队后,无人敢搬进去住……,传说就离奇了,据说“暖泉小屋”的选址,挡了“大仙”的“仙道”,无人敢住,谁住谁倒霉!
知青返城离开后,曾有几户人家住过,果然被言中!家中都出了事,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住了。后来一直闲置于那里,成了一户当地老乡堆杂物的仓房。 我曾两次回暖泉,去看望那“暖泉知青小屋”。和我一起下乡的表弟天鹏也回去过,也近距离接触了这间沉淀过好多故事的小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回到暖泉,曾做了一首诗,录于后:
“布特哈旗大河湾,知青小屋唯一间。暖泉小屋故事多,荒原小桥对愁眠。蹉跎岁月屋作证,光阴如水似流年。传说小屋挡仙道,至今无人敢搬迁。四十年后再复往,屋旧顶漏破门窗。伴屋扶窗存永照,谁能知我作何想?”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