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霞客故居

(2024-08-09 18:08:22)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

在无锡市与江阴市的交界处,有一个叫马镇的乡镇,现在已经更名为江阴市徐霞客镇。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明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现在镇上的南阳岐村东口,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霞客故居”。

南阳岐村是一个水网遍布的江南水乡,从前人们形容这里有三百六十个水塘,河道从横,出门靠行船。村口有一条胜水河,河上还建有一座上下共24级台阶的石板桥,取名为“胜水桥”。“胜水”的意思,是说每当雨季来临时,南阳岐村从不会被大水淹没,这里的地面总是高过水面。

徐霞客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明式小院。院门朝南,原有的房屋五进二侧厢,房屋的地基高度随每进递增,具有明代进士宅第建筑的特色。

徐霞客出生时,家境还算殷实,据说他的曾祖父在分家时,一次拿到了12597亩田地,这在当时的江阴农村,几乎就是大户人家了。徐霞客本名叫弘祖,“霞客”是他的号。取这名的意思,也是希望徐霞客可以把祖业弘扬。

青年时期的徐霞客,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曾经参加过一次县衙门举办的“童子试”,但没有考取。徐霞客的父亲也没逼他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让徐霞客自己去博览群书。19岁那年,徐霞客的父亲病逝;22岁那年,徐霞客生平第一次离开家乡出游。

 

1607年的初秋,徐霞客跟随其叔岳,从家门口的胜水河乘船,前往邻近的无锡惠山、鼋头渚游览。又从鼋头渚坐船穿越太湖,游览了苏州的洞庭东西山。这次出游,徐霞客被家乡外的风光彻底折服了,也从此下定决心,要用脚步去丈量河山。史料上有关徐霞客第一次出游的记载很少,因为这次出游,徐霞客本人也没有留下文字来。

徐霞客出游的高峰时期,是在他22岁至48岁期间,这一阶段他遍访了浙江、福建、安徽黄山、河南嵩山、山西五台山和恒山、陕西华山等。期间他把一路上的观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但留存于世的仅有一卷本。

在被后世公认为《徐霞客游记》的书中,开篇之作就是“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境内,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这篇日记的写作时间为1613年的5月19日。398年后的2011年,5月19日正式被确认为“中国旅游日”,这也是为了纪念徐霞客而设立的节日。

公元1636年,51岁的徐霞客再度出游,他这次游历的地方有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地,四年时间内,他先后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日记,非常可惜的是后世仅保存下来了60余万字,就是现今人们看到的《徐霞客游记》的全本,遗落了近二百多万字的内容。

1640年,徐霞客因为常年的奔波,产生了严重的足疾,双脚再也无法行走,而当时徐霞客还在云南的丽江。据说云南土司木增,命8位纳西族壮汉,用滑竿抬着徐霞客,长途奔波3000多公里,耗时近半年,把徐霞客给抬回到了江阴的老家。第二年的正月里,徐霞客病逝于自己的家中。民间传说,为答谢云南土司的知遇之恩,徐霞客吩咐家人,将其坟墓朝西南方,让自己死后也能遥望着大西南。

徐霞客当年写下的日记,在他病重期间,全部托付给徐家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现今人们见到的全套《徐霞客游记》,均为此人,以及徐霞客的儿子李季整理出来的。

清军入关后,徐家发生“奴变”,原先拥有117间房屋的徐家大院遭受焚毁,现今人们见到的徐霞客故居,只是当初徐家大院的一小部分,为明式七间二进的瓦房小院,足足少了三进深。

徐霞客故居中,除了有一些书刊资料,以及徐霞客外出考察地点的岩石样本外,院内最珍贵的,是一棵四百多岁的罗汉松。据说此罗汉松为徐霞客亲手栽培,原先是徐家一株盆栽的小罗汉松,徐霞客把它移植到院子里的一角。现今罗汉松已长成高6.5米,树干的围径有2.16米,极其珍贵。

小院的里面还有一眼围井,也是徐家当年遗留下来的,徐霞客也曾在此井洗漱过。人们常说睹物思人,作为明朝最为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用一生的经历来告诉我们: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喀则
后一篇:浙江吴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