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
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河姆渡遗址,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1954年前属于浙江慈溪市),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
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竹 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