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其中:状如五瓣莲、建寺最早、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地处四川盆地绵延数百里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峨眉天下秀”是普贤菩萨道场;孤悬碧海清波之中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号称有四百八十寺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这次四川之行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乐山地级市下的峨眉山市范围,方圆623公里。在1996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文化内涵主要是景区里的佛教文化,因为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之一,是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的道场。“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普贤”之名就是将妙善妙德普施一切众生之意,也就体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普渡众生。
(图1:浓雾笼罩下的接引殿)
(图2:郁郁葱葱的树木)
(图3:山中树木高大挺拔)
峨眉山寺庙初创是在东汉时期,鼎盛在明清时期,据传说当时全山120华里的游山道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寺庙108座,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28座。如果作为精华朝山拜佛游,那一定要去的就是三座寺庙了。有人把峨眉山比作一尊佛,佛脚便是入山的第一大寺报国寺,而佛头就是主峰金顶,佛的心脏当之无愧就是半山的万年寺。这三个地方,是来峨眉山朝山拜佛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三个寺庙。
由于时间和体力的限制,我们选择了直接登金顶。自驾车可以一直开到雷洞坪停车场,之后步行大约25分钟左右的登山路,来到了接引殿,在接引殿可以乘坐索道直达金顶。
(图4)
(图5)
(图6)
金顶是峨眉山的主峰、峨眉山的象征,海拔 3077米,自古以来便汇集了峨眉山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既代表了佛的圆满光明,又汇集了人间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是传说中有峨眉山最早的一座寺庙的地方,即公元63年,比万年寺足足早了336年,甚至比洛阳的白马寺还早4年。自古就有的金、银、铜殿构成了金顶寺庙的独特风格,特别是2005年新建的48米高的渡金四面十方普贤像,更是将金顶的佛教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无尽禅机。
(图7:小雨中的普贤金像)
(图8:雨中的大雄宝殿)
(图9:雨中的卧云禅院)
(图10:金顶)
我们下索道登金顶之时,天上乌云滚滚,但是并没有下雨,越接近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水汽越重,渐渐地空中飘起小雨,我们都打开了伞。就在眼前的普贤金像被乌云笼照着,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看清其真面目。我撑着伞,围绕普贤金像转了一圈,进入大殿,又在金顶及大雄宝殿周边走了一圈,之后与等在银殿附近的女儿汇合,准备下山。同行的朋友常来峨眉山,他说再等等,雨马上就要停了。于是听了他的话,停止下山的脚步,等了不到五分钟,雨不但停了,云也渐渐散开。最美的是地上薄雾慢慢散开,就象舞台演出时打干冰制造人间仙境的景色一样,我一下被这种美景吸引,忙端起相机,希望能用镜头留住这样的人间仙境。。。。抬头一望,四面十方普贤金像也越发清晰,越发金光闪闪!
(图11:地上的薄雾慢慢散开,仿佛人间仙境)
(图12:人间仙境)
(图13:雨过天睛后的普贤金像光芒四射)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的艺术造型。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重350吨。金佛通高48米代表着阿弥陀佛的48个大愿。“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喻普贤菩萨以圆满的无边愿行,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普贤大士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图14:普贤金像特写)
(图15:普贤金像特写)
(图16:金刚嘴)
金刚嘴,上玄武岩组成的柱状节理形成悬崖绝壁,峭削如棱,翘首云空,形同岩嘴。站在金刚嘴上,可以观赏到变幻的云海、壮丽的日出、神秘的佛光,而今天只能看到浓浓的雾色。
(图17:金顶)
峨眉金顶及大雄宝殿的建筑,是由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担纲建造的铜殿,铜殿高28米,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
(图18:卧云禅院,也称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