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1961年8月14日下午3点,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自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抵达扎兰屯。布特哈旗旗委书记曲和、旗长杨双奎、旗委副书记莽义等到火车站迎接。
访问团是7月31日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区政府主席乌兰夫的邀请前来内蒙古观光的。访问团团长前期是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现由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担任。
主要成员除老舍外,还有作家端木蕻良、剧作家曹禺、历史学家翦伯赞、范文澜、吕振羽等。
艺术家来扎前三天,盟委、盟公署来电要求,接待要高标准。但时值困难时期,日用食品都凭票供应,接风晚宴除杀了一只羊,不过是炒鸡蛋,炒鲜蘑等。客人对这里的“三烀一炸”很更兴趣,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晚饭后举办了联欢会,除跳舞外,参观团的歌唱家不断引吭高歌,舞蹈家也不停地翩翩起舞。
老舍先生即兴讲了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爱说丧气话的人,远近闻名。邻居家是位员外,适逢孩子满月,遍请亲朋赴宴祝贺。主人在请这位爱说丧气话的客人时提出一个条件,席间不能说话,更不要说丧气话,这个人满口答应。席间热闹非凡,迎逢声不绝于耳,这位爱说丧气话的人果然信守诺言,一言未发。散席时,客人们纷纷向主人道别。这位爱说丧气话的人向主人说:“宴席上我可是一句话都没说,以后你的孩子死了可别怨我!”老舍的笑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第二天,到吊桥公园和秀水风景区的羊鼻山上游览,引起了客人的极大兴趣。许多人诗兴大发。老舍先生脱口吟诗一首: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牛羊点点悠然去/凤蝶双双自在忙/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
第三天,该诗以《辛丑夏访扎兰屯》为名发表在《绿野春风》杂志上,老舍特意给旗委办公室打来电话告知。此碑文并非老舍本人手迹。原手迹遗失。此系上世纪80年代扎兰屯高层敬请老舍夫人胡洁青先生复书。 那天,老舍吟罢,翦伯赞喊道:“我也来一首!”随口唱了《扎兰屯即景》。诗中写道:“如此风光真是画,不须粉墨写鲛绡。”
是时,叶圣陶正依坐于秀水亭栏杆敛神凝思,即可问世了《采桑子二首》,诗中发出了“错认江南四月时”的由衷感叹。后该诗发表于《光明日报》。
第二天,客人们参观了铁路疗养院、结核院和中东铁路扎兰屯秋林公司、六国饭店和内蒙古人民骑兵五师、兴安东省办公旧址。
8月17日,旗委、旗政府在招待所大厅举办了欢送晚宴并联欢。老舍先生又即兴朗诵了刚刚杀青的散文《扎兰屯的夏天》。文中写道:“塞北啊也有这个天堂,苏杭的春天多么明媚,夏天的扎兰屯啊美无双。”后来老舍又写下《风景区.塞上的一颗明》,此文被收入小学四年级的课本。
8月18日老舍一行告别了小城扎兰屯,前往赤峰继续参观访问。
访问团的这次参访活动是根据周总理的安排,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带队,一批文化名人包括叶圣陶、老舍、曹禺、梁思成、吴组缃、林风眠在内,专程到内蒙古去游览参观访问,由南到北走遍了内蒙古的各个盟旗,包括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他们即兴写下的诗篇。
叶圣陶先生天天有日记描述此行。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老舍先生经常会讲故事讲笑话给大家听,他特别提到,只要老舍先生表演节目,他决不早退,一定会等他讲完为止。这次北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合影。
老舍先生“文革”初期不幸离世之后,叶圣老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为王惠云、苏庆昌1983年所写的《老舍评传》专门填写了一曲《齐天乐》:
潜思深入人肝肺,英华尽归毫底。
茶馆三场,车夫一传,观者心萦神系。
如居有几,尽题写多方,琢磨唯细。
笔砚朝朝,卷烟徐袅凝睇。
庄谐每兼美刺,但逢君启齿,朋好齐喜。
德里揣飞,蒙原纵眺,联袂清游长忆。
呵天甚意!竟容忍沉渊,屈原同例。
静对秋窗,想知交半纪。
圣陶先生将老舍之死比作屈原沉江。
1984年,圣陶先生已经九十高龄,身体虚弱,但他执意要去参加老舍先生八十五岁诞辰的纪念大会,其实,会上说些什么,他什么也听不清,记不住,他一直坐在那里默默地流泪,回来之后就大病一场。他对老朋友的思念完全清楚地写在了老泪纵横之中。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