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而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
为捍卫1 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呼伦贝尔城所处的地埋位置,使其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齐齐哈尔、黑山头、古北口、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阿尔山、吉拉林等数条可通车马的道路。
当年草原上盛况空前的甘珠尔庙会就是依靠这些古道畅通而促成的。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俄、日、德、美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这里进入新的商贸发展时期,在呼伦贝尔城外开辟了贸易市场。1907年被正式辟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商埠。
因修筑东清铁路建立车站时,定名为“海浪”站,是海拉尔的译音,后来新街开发,海拉尔站的知名度渐渐提高,“呼伦贝尔城”的名称被取而代之。
当时这里的主人是原始蒙古人,古代人为河流、山脉起名不会去认真引经据典,更不能查阅后人的名著,他们都是根据一般特征而名之。如黄河,就是用水色黄而称之;嫩江,就因其水清而呼之;黑龙江就是因其在黑土地中孕育,形成滚滚黑色大水而命之。我们的海拉尔河,也是因其水色黑而被持原始蒙古语的先民命名为海拉尔。 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全长700多公里,流入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源头之一。海拉尔河牙克石以上地段,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良好,水流较急,河水较清,当河水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后,开始放慢了流速,平坦的大草原使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漫溢扩散,渗透增加,旁蚀力增强。
尤其到与伊敏河汇合处以下,也就是现海拉尔市区后,地势开阔平坦,河草茂密深绿,芦苇荡片片相连,河水连起一串串水泡、湖泊,河道流速每秒钟只能走几公分的距离,常年泡在水中的苇根水草、腐殖物把水染的更黑,就连生长在这里的鲇鱼、鲫鱼都是黑色的。
早在1 000多年前的原始蒙古人,见到这条黑如墨的水,自然“海拉尔”的河名就产生了。 海拉尔河是条母亲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当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类被考古界称为“扎赉诺尔人”。自1934年以来,在扎赉诺尔煤矿先后发现古人类化石已有20多个。虽然目前在海拉尔市境内尚未出土古人类化石,但扎赉诺尔人在这里活动是无疑的。
不仅是因为海拉尔河与达赉湖相连,按着人类生活规律应同属一个活动范围,而且也有考古证据能说明,那时,在人类社会分期属于旧石器晚期,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与没有灭绝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等古生物共存,而且人类以此为捕猎对象。
在海拉尔地区,无论是北山、东山取土场,都发现大量的此类古生物化石。早在“文革”期间,黑龙江博物馆就在这里征集发掘大批古生物化石,现在黑龙江博物馆展出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化石很多是海拉尔市出土的。1985年,在东山取土场,又发现零散的猛犸象化石,考古人员就曾在一块化石上发现人类砍砸的痕迹,充分证明这里在旧石器时期就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左右),海拉尔地区气候、地貌与生物群同现在基本相似,人类也走进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考古学中,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目前考古界都把海拉尔西山(也称松山)细石器作为中石器时代的代表,也就是在距今6 000~10 000年间,在海拉尔活动着一支使用细石器、走向文明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手持石制工具,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拚博,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生活,创造出中石器文化。 当中原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海拉尔的原始人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哈克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礼器——玉器出现了,生产力发展了,先进技术推广了,复合工具应用了,文明出现了,而且将细石器发展到了顶峰。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