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此外,千手岩的释迦牟尼造像,赐恩岩的白衣观音造像,均雕于北宋元右年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弘一大师舍利塔千手岩东北侧、弥陀岩西南侧的一个高台上,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
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舍利塔前的 " 悲欣交集 " 系大师生前最后遗墨。
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
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
弘一大师舍利塔左侧摩崖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的石刻。
弘一大师(1880-1942)姓李,名文涛,字叔同,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篆刻,并重兴佛教南山律宗,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
弘一大师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1942年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鲤城区小山丛竹书院旁),享年63岁。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称“虎浮泉”,泉从一斜卧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细流清清,常流不绝。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弥陀岩侧的“泉窟观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层吹不断,琉璃万斛涌还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则凝脂潜滴,须待上方水库放闸,人工造瀑。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
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清源山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21.3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