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2024-04-08 11:20:59)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天津的古镇杨柳青,有一条人称豪富聚居的风水宝地估衣街。街南有中国华北第一大民宅的石家大院,仅一路之隔的街北有更古老的的安家大院。安家大院与历史共度了150个春秋,更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与喧嚣,记载了岁月的痕迹和风貌。

安家大院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共由3个院落组成,院院相通是北方四合连套格局,占地面积共两亩。前四合院的面积居杨柳青镇单院面积之首,地势为杨柳青宅基高度之最,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大宅院。

安家大院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安家出了一位在历史上了不起响当当的人物安文忠。安文忠生于1852年,是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十六岁即随军西行万里,途经一百五十三站,肩挑扁担为官兵提供日用品。在安文忠的带动下,杨柳青的货郎们形成了庞大的天津赶大营商帮,在当时他们不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增进了民族的团结。安文忠是近现代杰出的企业家,他是杨柳青赶大营的三千户人家向贫穷命运挑战而发家致富的典范。

安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宣统年间它是一个双进的四合院,里面建筑结构没有什么华丽的东西。比较朴实,基本上符合安氏的家风,但在当时来说算是最讲究的房子了。

安文忠已经故去多年了,安家这150年的院落却依旧留在我们眼前,安家大院处处是历史的年痕。尽管时代变迁,风雨变换,当年青砖碹窗碹门还显露着昔日的建筑之华彩。当年建购安家大院时保留下来的那坚固的柁,那圆润的檩,稳稳地顶着厚重的历史。院中百余年生命力极强的藤萝都在无声地倾诉着宅院的春秋。

2004年安家大院通过整修恢复了当年的风貌,为了真正体现修旧如旧,保留古老的建筑痕迹,在维修安家大院时采用旧材料老工艺复原其破损部分,甚至屋内院内的地面都采用了老青砖,这古老的鸟语花香,如意元宝,砖雕影壁,像历经沧桑的丰碑铭刻着民族文化,那些做工之精,样式之奇用料之讲究的老隔扇有展示着昔日豪门大宅的气派。

修复后的安家大院,复原了清代时期的陈设,民国时期的陈设,更让人们领略到院落主人往日的生活状况。在整修安家大院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旧宅地下遗存的金银库,这个旧时有钱人家藏匿珍宝金银的地方,为天津现代仅存的完整的金银库,尤其它的地窖式建筑,青砖拱形的顶部,乃至龛式灯台、通风孔、都是令今人拍案叫绝。也许正是这古镇古宅,也许正是这古风古韵,才有古老文化的品味,才有古老历史的价值。

安家大院不愧为古镇名宅,它是天津历史文化的财富,让我们永远珍惜这宝贵的历史遗存。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旧居


 

【赶大营简介】

 天津杨柳青镇以年画出名,但是实际上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影响要远超过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人“赶大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自发而又成功的移民,使天津杨柳青人成为了新疆商业舞台上第一大商帮。“赶大营”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商贸的发展。这一商贸活动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边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清末光绪年间发生的杨柳青人“赶大营”事件,是西青区、杨柳青镇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天津市的重大历史事件。左宗棠率西征大军进入西北收复新疆,杨柳青货郎肩挑小篓追赶西征军大营做生意,此谓“赶大营”。

“赶大营”之所以能成为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杨柳青人前赴后继、历时60年,先后有上万人进疆做生意而且有不少人成为巨富,更重要的是大营客们将生意做大后,把新疆大量土特产运进内地,又将大量内地商品运进新疆,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商贸的发展。

 当时,左宗棠率西征军进入新疆收复失地,杨柳青货郎随军贩售。进入新疆后,杨柳青货郎逐渐升级为坐商。赶大营的带头人安文忠在新疆发迹后,产生巨大号召力,使众多因水灾而贫困的杨柳青人前赴后继奔向新疆,时有“三千货郎遍天山”之说。而实际进入新疆的杨柳青及周边民众远不止三千之数。

 赶大营壮举不仅给杨柳青人又开辟了一条致富路,给古镇带来新的辉煌,而且引发“百艺进疆”的恢弘场面,各行各业的杨柳青能工巧匠进入新疆,为西域边陲带去一股股新风。“商业”和“百艺”不仅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而且起到了文化融合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为巩固边防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赶大营壮举还延伸了古丝绸之路,由西安的起点拓展到渤海之滨的天津。“赶大营”这一商贸活动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边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