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儒学的大师

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他继承二程(程颢、程颐),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
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摘录朱熹点滴名言于后: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守正直而佩仁义。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礼即理也。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学者须先立志。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