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台儿庄大战遗址由当时大战最为激烈的几处战斗场所组成,包括残存的建筑物及在遗址上复建的原建筑物,如清真古寺、中正门、火车站、新关帝庙及新建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
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参观遗址使游客深刻体会到当时激战时的场景,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清真古寺当时战斗最为激烈,墙壁上残留的弹孔及寺内的苍柏、衡树令游客称奇。
当年炮火纷飞处,今天变成“鱼米乡”。”中正门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当时台儿庄四周城墙有六个门,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南门、小北门,中正门是北门的门号,也称大门。
台儿庄战役时,日军进攻的首先就是中正门,1938年3月2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对中正门狂轰乱炸,守门官兵186团在团长的带领下,以牺牲三百多人的代价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并用日军的尸体堵住城墙的缺口。随后几日,日军又多次进攻北门,均被我军击溃。
27日,日军二千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八辆坦克的配合下对中正门轮番进攻,当时守城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日军冲进城内,中正门陷入敌手。
4月6日,师长池峰城指挥官兵全面围剿城内日军,一举歼灭入侵北门之敌,国旗升上中正门城头。
当时许多中外记者、诗人、作家都来到这里,4月15日,著名诗人臧克家来到这里对当时的情景有很多感慨,作一首诗《红血洗过的战场》,轰动一时。
大战后的中正门残破不全,1945年被拆,现已成为台儿庄大战遗址中的一个旅游景点,为游人参观、凭吊、留影纪念。
一九三八年中日台儿庄大战时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成为日军攻击的目标,当时战争场景异常惨烈。
胜利后,李宗仁将军到此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永恒的纪念。
1995年在原火车站遗址上复建的站房楼,仍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型新颖别致。内设史料、文物、图片、影视等展厅,向世人再现当时的珍贵史料以及李宗仁先生的生平史料和李宗仁回归祖国时珍贵的史料镜头。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