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墓
鲁迅墓位于四川北路2288号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内西北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22日,鲁迅丧仪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后遗体葬于公墓东侧 F区。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当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车,社会各界近万人,高举着"争取民族解放来遥祭死去了的鲁迅"的横幅,唱着挽歌,不顾反动军警的警戒,步行十余华里,为鲁迅送殡。
马路两旁,站满了肃立的人群,向鲁迅先生的遗体告别。丧仪隆重而庄严,民众代表献沈钧儒所书"民族魂"挽幛一面,覆于棺上。
当时的鲁迅墓很简单,鲁迅的灵柩上只是一个土堆,墓穴后面立了一块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镶着高38厘米,宽25厘米的磁制"鲁迅先生之遗像",像下面是鲁迅之子周海婴所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
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进步人士和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的资助下,许广平改建了鲁迅墓,改建后的鲁迅墓。碑面上有周建人所书的金字碑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关心下,1956年,鲁迅墓迁置于虹口公园(即今鲁迅公园)内。
墓地中间是长方形绿地,四周围植瓜子黄杨,绿地前沿置斜卧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绿地中央偏后,建有铜铸鲁迅坐像。铜像基座用四块花岗石镶成,上部浮雕花饰图案,采用鲁迅亲自设计《坟》扉页的云彩部分;图案下刻阴文鲁迅生卒年份"1881——1936"。
鲁迅墓面积达1600平方米,全部用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花岗石构筑,具有民族风格,进至墓前大道,踏上三级台阶,便是墓前广场,中间是长方形的草地,其间屹立着著名雕塑家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再现了当年鲁迅崇高的形象,他安静地坐在藤椅上,左手执书,右手搁在扶手上,神采慈祥,亲切,坚毅不拔。拾级而上,为墓前平台,这里可容纳五百人竭墓,靠近墓栏,有两棵高大挺拔的广玉兰,在前方靠近鲁迅墓碑约两米处,一东一西两侧分别是当时周海婴和许广平栽下的一棵桧柏。平台左右,为石栏花廊,种有紫藤,长得枝叶茂盛。
墓栏之内,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椁,外用光洁的花岗石铺筑,并镶缝密封,墓穴后面是照壁式大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5.38米,宽10.2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灿烂夺目,气魄非凡。
碑后是屏风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还有日本友人赠送的樱花、腊梅、桂花树等。1956年10月14日上午,鲁迅灵柩移柩仪式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到达新墓地后,在墓前举行有宋庆龄、柯庆施、茅盾、巴金、许广平等近两千人参加的迁葬仪式,巴金、茅盾和许广平先后致辞。仪式结束,举行鲁迅塑像揭幕礼。
竹 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