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汤原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由黑龙江农垦总局宝泉岭农垦管理局管理。
汤原农场地处汤原县境西南部。场部距汤原县城3公里。汤原农场,是1956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507部队及8509部队于汤原县建立的军垦农场,命名为“国营八五九农场”,隶属密山铁道兵农垦局。1958年,改名为“汤原农场”,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1968年6月,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十七团。
1971年,将第十七团调到萝北县与绥滨县交界处的蒲鸭河地区重新开荒建点,原十七团所在农场移交给六十三团进驻。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仍称汤原农场。隶属宝泉岭农场管理局。
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和丈夫陈明,下放到该农场参加劳动,达12年之久,先后在畜牧队喂鸡,担当“扫盲”教员。畜牧队曾被评为“扫盲”先进单位。8月12日,在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附近的汤原农场,举行了丁玲纪念馆开馆仪式。出席仪式的包括黑龙江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汤原农场的有关领导,来自丁玲故乡湖南常德以及京沪等地的相关人士。
60年前,著名作家丁玲下放北大荒,汤原农场是她“风雪人间”的第一个落脚之地。今日的北大荒满眼翠色,早已告别了往日的荒凉,一个个机械化耕作的国有农场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色,而丁玲的名字,是北大荒的一面文化旗帜。
1958年7月,丁玲来到汤原农场,在此生活了六年,在畜牧队养鸡,后又承担了扫盲、排演歌剧等文化工作,在人生的严寒中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情谊。汤原农场给她留下了亲切的记忆,1981年她回北大荒时特意拜访了汤原农场的老职工,说自己是来“探亲”。
汤原农场的一座建筑至今保持着兵团时代、建场初期的风貌,这也是丁玲生活过的地方,此外丁玲工作过的养鸡场也存留完好。兵团时期的老建筑在修缮后辟为丁玲纪念馆,占地900平方米,通过图片、文字、书籍、实物等完整地展示了丁玲非凡的一生,并还原了她在农场的居所、办扫盲班等场景。纪念馆对面,还建设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丁玲公园,湖光塔影,荷花飘香,诉说着农场人对丁玲的情谊。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