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墓祠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马超墓又称马超庙、马公祠,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的墓地
马超墓祠整体,分为前后院,前院有正殿(信著北土)、汉中争霸展(兼资文武)、马超生平展(一世之杰)三殿,后院与前院被汉惠渠隔开,中间有石板桥通往两边,被命名为“风雨桥”,后院就是马超所葬的墓地。马超墓家为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蔚为壮观。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道旁,内容皆同,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为清乾隆(公元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马公祠,距离勉县川陕公路4公里,公路南侧竖有一大碑,高2.9米,宽0.98米,厚0.24米,上科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马超庙祠大院距离约石碑北约60米处,因刘备封马超为斄(音“台”)乡侯,故祠堂题名“汉斄侯祠”,俗称“马公祠”,清代建筑,占地约20余亩,旁边有继光小学的校舍。殿门悬有“汉斄(音“抬”)乡侯”祠匾,并有东厢五间,碑碣五通。庙祠中间有汉惠渠隔开,祠内前院尚保存着正殿三间,分别为,正殿(内塑马超、庞德、马岱、金童玉女等雕像),匾上书写“信著北土”四个大字;两旁侧殿,马超生平展览与曹刘汉中争霸史等。
后院山门之后,既是马超墓冢之地,周长90米,冢高8米,周围修砌墓墙350平方米。庙祠整体有山门、影壁、厢房、大殿、风雨桥、垂花门等多处建筑,风格皆为清代宫式构造,其大殿宏敞、瑰丽。隔开马超墓的汉惠渠长一百米,风雨桥是连接马超殿与马超墓之间的一条石板桥。惠渠自西而东,逶迤东流,本来是渠路结合,可到了村后,渠路分离了,赶集的行人们向大道上分流而去,渠堤上人迹幽静,孩童可以尽情地脱个精光,裸浴、裸游、裸奔、裸晒……渠床宽不过两米,渠水深不过一米五,沙底草岸,伸手可及,简直是孩子们天然的安全泳道。建造与2002年,地处于108国道路边,同期建造有“定军鼎”和“神兵天降”等大型雕塑。作者为陕西西安雕塑家、陕西美术家会员陈汉生设计。
1935年左右修汉惠渠时,马超墓的甬道被打开,发现铁刀一把。怕墓内有暗器,无人敢进,旋即封闭。此地原名马家营,大概马超当年曾驻兵于此。现定军山一带山清水秀,田野里沟渠纵横,稻麦飘香,是陕南的粮仓。
文物工作者曾对马超墓组织发掘,打开墓顶之后发现:格局与砖石均系汉代,且与史书记载相符,史学界亦无异议,故马超墓系真无疑。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