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峰寺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仙峰寺,位于四川峨眉山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灾,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
寺前古木参天,茂密浓郁,寺后长寿岩高插入云;迎面华严顶宛如翠玉屏风,时有朵朵白云飘绕,恰似一幅爽心悦目的山水画。寺后菁竹林中有一古洞,相传轩辕皇帝曾在此遇见九皇仙人,故名九老洞;九老洞一带盛产世界稀有的珙桐,春末夏初,繁花似锦。
仙峰寺内有财神殿(供道教赵公明神像)、大雄殿、舍利殿(供铜质舍利塔);寺前有九莲池,建于清末,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重修,当初主要用来储备饮用和防火用水,现作应急和消防,四周石栏上有许多文字题刻。
2003年,新修了山门(石牌坊),整修完了地坝,使之旧貌焕然;寺周猴群出没,活动于丛林之中,游人过时,常拦路讨食。
仙峰寺位于洪椿坪与遇仙寺之间,面向华严顶,背靠危崖,由洪椿坪上行约十五里可至;始建于元代,现存殿宇多为清代修葺重建。
从洪椿坪上九老洞途中,要经过全山坡道最长、最陡、石蹬最高、拐弯最大的一段路,号称“九十九道拐”,清代的文学家赵熙在《峨眉记游诗》中写道:“险处依稀到百分,上方人语半空闻。人行转折传书势,春蚓秋蚊画子云”;游人至此,往往怯而止步。仙峰寺草木葱茏,深邃幽寂。寺内殿宇四重,覆以锡板铁瓦,后殿为舍利铜塔。寺外不远,有一巨石“三峰石”,刻有“南无阿弥普贤菩萨”和“仙圭”等字,寺名即由此而来。寺周为峨眉猴的栖息地之一,游客在此喂食群猴,倍添游趣。
世所罕见的植物珙桐树茂密成林,繁花满树如白鸽展翅。
仙峰寺的第一座大殿前石柱上的这一副楹联,概括了“九老仙府”的主要特点;此外,还可欣赏到生长的许多珙桐树,花呈白色,形如鸽翼,微风吹拂,翩翩起舞,为世界稀有植物,西方人称之为“中国鸽子树”。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