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慈悲庵有“国民革命的摇篮”之称,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北京的一处革命圣地。
古刹慈悲庵,坐落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的高台上,建自元代,又称观音庵。历史上这里是文人墨客荟集赋咏之地,曾留下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
庵内的陶然亭又是近代革命志士的秘密集合场所。
慈悲庵的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招提宝殿、文昌阁、陶然亭及南北西三厅。
经1979年全面修缮后,慈悲庵现辟为小型博物馆,有五个展室,分别为:李大钊纪念室、五团体会谈纪念室、陶然亭园史陈列室、陶然亭出土文物陈列室。主要介绍陶然亭的历史及革命先辈以陶然亭为活动地点进行的革命活动。
慈悲庵有清康熙34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的陶然亭。慈悲庵自明朝中叶起为土人名流游息之地,入清建陶然亭后尤盛。至近代,则因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家多曾与此有所联系而闻名于世。
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国初年的孙中山;陶然亭慈悲庵有“国民革命的摇篮”之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北京的一处革命圣地。
由于陶然亭慈悲庵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1978年8月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并设立陶然亭革命纪念馆,以保留古建原貌及近现代历史上进步人士和革命家在此活动的旧迹。
慈悲庵不仅是一个幽雅的游览胜地、革命纪念地,也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博物馆,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它山门向东,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瑰丽庄重。庙内西侧的三间敞轩就是人们常说的陶然亭。这座建筑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庙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庵内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南厅(5间),西厅(3间)、北厅(6间)等。用内现存古代文物有辽代石幢、金代石幢,“陶然亭吟”石刻、“陶然亭记”石刻、“陶然”匾额、“陶然亭小集”诗刻等。庵内的革命纪念性建筑有陶然亭、山门南厅(李大钊同志纪念室),北厅(“五团体会议”纪念室)等。
清朝诗人龚自珍于1819年在清王朝科举中落第后,在陶然亭壁上题写了“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慈悲庵院内的陶然亭还是许多先进人物和革命志士秘密集会、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自清末以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在这里计议变法维新,在戊戌政变中牺牲的康广仁埋葬在这里。章太炎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被囚禁在陶然亭畔的龙泉寺。
民国初年,孙中山来北京,在陶然亭参加过集会。“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
1979年对这处革命遗址进行了修葺,开辟了革命文物陈列室。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对文昌阁一层地面进行施工时,公园还发现了《兰竹图并记》石刻中的其二、其三。
《兰竹图并记》石刻原共有三件,是1933年中秋,吴佩孚召集北京名流在陶然亭宴集时,与会者的集体创作,《兰竹图》为当时画兰、竹、石的圣手彭八百所做。这两块汉白玉碑刻的发现,使《兰竹图并记》得以完整再现。陶然亭慈悲庵系元代的禅院,位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端台地上,建筑包括东山门、观音殿、准提殿、准提殿东配房、文昌阁等,被五道院墙分隔为前院、后院、东跨院和北院四个部分,庵内保存有金代和辽代的石经幢,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竹 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