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2023-11-20 11:17:34)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扼秦陇蜀

古阳平关,又名白马城、尽口城,始建于西汉,位于今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莲水村。

古阳平关旧址城墙周长达5公里,经汉中市文物部门维护,尚存300米长、高8米的一段城垣,城关有东、南、西三面城墙,北侧借山势筑城。古阳平关始建于西汉,史传为萧何所筑。

后经战火和水患损毁,历史上多有修葺与重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可见大致的城墙夯土遗迹,目前在复建的西城墙靠108国道段上面仍留有一处可供人瞻仰的明城墙城砖,用来证实古阳平关确在此处。

复建的西关楼只有关没有楼,古时则有高大关楼,出此门便可走金牛道直达蜀中。

伫立关楼向西遥望,是东汉汉中军阀张鲁筑有张鲁城的走马岭,如今在西通巴蜀的金牛古道基础上拓宽而成的108国道,蜿蜒其间;向南远眺,隔汉江与十二座秀峰连绵、主峰海拔833米的定军山遥遥相望,当年蜀汉五虎上将黄忠便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于此山下;放眼向北,是与定军山互为犄角,共同为阳平关提供依托的天荡山;极目向东,则地势平坦,直通秦岭南麓的粮仓汉中盆地。

关楼北侧与108国道相隔约500米处的山岗上残留两座石碑,相传为三国诸葛亮驻扎汉中时期的读书台遗址,台前竖一石碑,上刻''诸葛亮读书台'';台旁也竖有一碑,上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游诸葛亮武侯书台》诗。古时读书台院落房舍众多,在其东侧山窝里现存一大坑,是为读书台下荷花池。当年诸葛亮驻毕行辕(现勉县武侯祠)军务闲暇之时于此读书。诸葛亮读书台,亭台楼舍荷花池不见仅有两石碑。

除了北侧诸葛亮读书台遗址,在古阳平关东2公里处108国道边就是武侯祠,是当年的行辕,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堪称“中华第一武侯祠”。在祠东侧1公里处便是马超墓。隔汉江南望定军山下便是武侯墓。再加东北侧天荡山古战场和东南侧定军山古战场,也可以说古关所处三国名胜集中之地了。

古阳平关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严密地封锁着北上关中、南下蜀地的交通要道。在三国时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最前沿,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邵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南渡汉江,沿山间小路,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从而迫使夏侯渊把防守阳平关的曹军东移,来与刘备争夺定军山。蜀军在反击中大将黄忠冲人曹营刀劈了夏侯渊。张郃闻夏侯渊败死,即退守阳平关。随后,曹操增兵阳平关与刘备决战,刘备坚守不出,曹军终因军粮不济,将士伤亡过大,而败退关中。自此,汉中归刘备管辖。

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出师北伐,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八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他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北伐的。而每当退兵时,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教兵演武。

 

竹 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太白山
后一篇:诸葛古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