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畔勤得利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勤得利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管理。勤得利农场北依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大草原湿地。
辖区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有耕地96.38万亩,林地30.6万亩,水面24.5万亩,可开垦荒地15万亩。农场辖30个农业生产连队和15个工副业单位。
1997年底,全场总人口2.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1.1%,其它为满、壮、赫哲,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
勤得利农场1958年建场,这片土地却历史悠久。兀惹城遗址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曾是明朝永乐年间设立的驿站之一,叫乞勒伊城。从明末始称钦德蔺、喜鲁林、齐纳林等,名字不断演化为秦得利,建场伊始,改为现在的勤得利。
勤得利农场,以场区内的勤得利河得名。1957年冬,铁道兵农垦局在勤得利区域新建农场,因由铁道兵8506部队组建,故命名为八五六农场。1958年5月,改为国营勤得利农场,隶属合江农垦局。
1960年5月,与抚远县合并,改名为抚远农场。1961年12月,“场县分开”,又改为勤得利农场。
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三师第二十七团,1969年改隶第六师领导。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将第二十七团改为“五星农场”,1978年恢复勤得利农场原名。
全场下设3个农业分场,总人口2万余人。勤得利农场场区地处黑龙江中游下段右岸,三江平原北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龙江中盛产鲟鱼、鳇鱼和大麻哈鱼等。场区土地面积26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5.2万亩,可垦荒地44.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1992年粮食总产量3.2万吨,粮豆商品率占69%。牧副业主要饲养奶牛、养鱼和种植人参、平贝、黑豆果等,农业总产值4100万元。场办工业有发电厂、大型粮油加工厂、农机修造厂、制砖厂、肉类加工厂、奶粉厂等。
场部所在地勤得利位于黑龙江畔,是同江至抚远公路的必经之地,已发展成为有7000余人的边疆农垦小城镇。1982年,国家文物考察队在场区内发掘北宋仁宗赵祯年间(1023—1063年)的古遗址,并挖掘出古青砖、布片、瓦块和1枚“天圣元宝”古钱等文物。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