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大禹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韩城大禹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新城街道周原村北,原名大夏禹王庙,为了区别其他地区的禹王庙,又名周原大禹庙。大禹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曾重修,建筑状况良好,是国内大禹庙之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有“禹庙之最”的美誉。
韩城大禹庙,南向而居,沿中轴线纵深形成二进式院落,占地6500平方米。第一院是1998年建成的仿古园林绿化区。第二院是原有庙院,为古建文物保护区,主要建筑有献殿、寝殿及西厢房。
1996年11月20日,韩城大禹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大禹庙,南向而居,沿中轴线纵深形成二进式院落,占地6500平方米。从大门至山门为第一院。院中有祭祀大道,经山门进入第二院落。大门是仿古三联牌坊。门前建一照墙。入山门为第二院,即古庙院。现存建筑8座,共25间,总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山门、献殿和正殿各三间。两殿西侧是一主祀佛爷的小院,有角门一间,西厢五间,佛殿三间。献殿前东西两侧原有对称的戏楼,东毁于火灾,西人为拆除。仅存西戏楼北侧与戏楼连通的三间楼房。靠东戏楼北侧的楼房和东道院、三义庙等均已无存。
大禹庙是为了纪念夏禹而修建的。夏禹为远古时的部落酋长,传说在唐尧和虞舜做部落首领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大地一片汪洋,人们扶老携幼,东西奔走。这时,舜派禹去治理洪水。据说禹在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薄衣食”、“卑宫室,致费于沟域”,用疏导的方法治平洪水。后来,他又用武力夺取了舜的部落西长职位,取而代之,死时把职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禅让”制度被彻底打破。启继位后自称“夏后”,即夏的帝王。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