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巷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户部巷,全称户部巷汉味风情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连通民主路和自由路,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西临长江,南枕黄鹤楼,北接都府堤;长约150米,宽8米,是集小吃、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特色风情街区,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
户部巷始建于明代,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民间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之说。户部巷有民主路西端、户部老巷、自由路中段、都府堤南段等4条街道与道路,主要由特色小吃群、楼和楼、文化长廊、文化墙、戏台等建筑组成,是武汉早点的标志、老武汉形象的缩影。
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悠久,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的户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虽小,名气却很响亮。地理原因(紧靠码头),舟车络绎,人气鼎沸。小巷人家勤劳巧作。汇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声名鹊起,经久不衰。
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户部巷,连通民主路和自由路,长约150米,宽8米,有民主路西端、户部老巷、自由路中段、都府堤南段等4条街道与道路,主要由特色小吃群、楼和楼、文化长廊、文化墙、戏台等建筑组成;各类经营门点达340个,其中从事小吃经营160户,经营品类达170种。武汉人将吃早餐称之为过早,挺有意思,中国人似乎只有遇到特别隆重的事情时才会使用“过”这一字,譬如:过年、过节。不过一顿早餐,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快节奏的深圳、北京等地,通常都是敷衍了事的,有时甚至忽略,而在武汉却变成了一个庄重的存在。在武汉以特色小吃、早餐而闻名的非户部巷莫属,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