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哈边境“耻辱碑”

(2023-07-16 12:07:21)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耻辱碑”

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有一个景点叫“耻辱碑”或“警示碑”,在国门参观通道 ,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碑亭中立着一块老界碑,清政府时期的中俄18号界碑。

这是根据188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不平等《中俄伊犁条约》竖起的界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制作。但是,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 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立在 伊犁河南察布查尔 县境内的特奇勒干山上。对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以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

在划分给我方的2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块沙俄所立的石碑,分别为18号、20号、21号和22号。这4块石碑于2000年和2001年分两次运进了霍城县惠远镇前伊犁将军(清朝 新疆 最高行 政和 军事长官)府内。其中,18号界碑于2002年6月由惠远将军府移至霍尔果斯口岸,这就是我们见到的碑亭内的“耻辱碑”。


                                    竹 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甘珠尔庙
后一篇:黑瞎子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