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当空——中秋之夜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记得我小的时候,那时我住在四合院,每当中秋之夜,阖家吃过晚饭,我独自一人拿个小板凳就坐在院中,在眼前的小桌上,摆上妈妈给烙的月饼、水果,还燃上一柱香,特别使我留恋的还摆有一尊嫦娥的木雕,高一尺有余,随身的飘带栩栩如生(这尊木雕嫦娥,“文革”时被我当作“四旧”砸烂了),吃着月饼和水果,仰望净空皓月,心绪随着袅袅升起的烟雾,仿佛我心爱的“嫦娥”也飘飘欲仙飞向了月宫……每年中秋之夜,我都要虔诚拜月,直至浩劫狂飙骤起的一九六六年。
还记得一九六八年,我下乡去了北大荒以后,“儿行千里母担忧”,“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节前,身在千里迢迢的母亲,都会给我寄去一个小木盒,里边盛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这哪里是香甜的月饼,这分明是妈妈思儿的一颗心啊!母爱亲情留我心中怎能忘怀?即便到了现在,每逢中秋佳节,我内心深处仍隐隐作痛!妈妈寄去的月饼伴儿度过了那不寻常的年代。也给了我义无反顾从北大荒返回家乡的力量。
我摘录曾帖的博文片段,作为对妈妈在天之灵的感恩:“……往事如烟,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人世间,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彭甲先走,振民又离,桂玲、立群借调阿荣旗,天鹏赴兰州,只剩我留守,暖泉小屋里,仅我独自居!夜里,呼呼北风狂扫……,掀掉屋顶删房草。独自油灯下,情思寄家书,吟诗数十首,遗憾全没留!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寄月饼摆眼前…。舍不得吃,舍不得咬,月饼伴我破棉袄。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不见更闹心,呆坐独想人气儿无,形影单调空小屋,长夜漫漫黑寂寂,路在何方谁告我?风停了,放晴了,难熬长夜过去了。
……苍天安排命运,时光捉弄人生。仅仅隔了一周,大规模的知青选调工作开始了!选调的重点:六六届,高中毕业生。选调目的地:“教师进修学院”,在天津!我亢奋!兴奋点被激起,暗自祈祷,庆幸没被地区中学留用。天津的招生工作组,来了!要求符合条件的知青扎兰屯去集中,谈话问情况,面试写鉴定。一切顺利,返津尽在不言中。工作结束,工作组撤离。我们从扎兰屯返回,等候消息。两天后,公社打来有线电话:“暖泉三队知青高恒利材料不全,缺份鉴定。望尽快补齐,交给天津工作组。”(后来才知,工作组弄混,是他们的责任。)我听后,一下愣住!然而即刻把心放平。遇难事,需放胆,尽人力,听天命!时间已晚,赶快补一份,连夜誊清油灯下,我口述,成涛校友为我誊抄之后,我提着大棒以防狼,连夜奔向公社尽快交上。哪知,工作组已撤离去了街里。转天天刚亮,我不顾正在发烧,带着“鉴定”,揣上月饼,身穿破棉袄,草绳扎紧腰,头顶破草帽,蹭车到街里。好事多磨,招生组刚走,已去了600里以外呼伦贝尔盟的盟公署!
义无反顾,追下去!无奈身上只有“五块七”。来不及多想,去找振民点长,直奔“卧牛河军马场”。一是讨口热饭吃,二是卧牛河站小,无票登车很方便!匆匆来到军马场,找到振民诉衷肠……。振民点长印象深,那次相见成烙印。破草帽,黑棉袄,草绳缠身,点头哈腰。“闯关东”的“盲流”什么样?恒利明珠就是“盲流”的真实写照!吃完饭,喝完汤,天色已黑,振民坚持送我到票房。小票房一张椅,售票窗口已关闭。小马灯在摇曳,草帽遮颜躺在椅。看着表,数着秒,听动静,等消息。临近车来到,我心砰砰跳,毕竟是平生首次没买票。我把五块七,藏在鞋窠里。浑身打浑身,只剩厚脸皮。一会儿,火车的身影,出现在远方。一排移动的小亮点,那是车厢的灯光。急速奔来的列车,停在了小票房。我三步并作两步,跳上了车厢。车上旅客不多,我靠窗合衣而坐。看着闪过的一站、一站,时刻警惕,目的是,把站名记牢,若被列车员发现“逃票”,我也好有言以对,蒙混过关。巴林,雅鲁,博克图,伊列克得,牙克石……一夜未眠,也不敢睡!高度紧张,全然不顾发烧的病体。天亮后,九点多钟,到了海拉尔东。东北老客们,携子扛包,纷纷下车,全是逃票!我灵机一动,裹在其中,法不责众,此理我懂。随人群,十五里走到海拉尔。
招生工作组,你们在那里?我去问政府,这里称为盟公署,一座富丽堂皇的民族建筑!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组住在对面的胜利饭店里!推开宾馆门,不敢往里走,站在光滑的水泥地,看着穿衣镜里的我,人乎?鬼乎?自己不敢认自己!忽闻歌声男中音,飘飘悠悠传下来……寻声登楼推开门,正是工作组的人。他们一愣望着我,不知何故找到此!说明原委,办完事情,松了一口气。讨了一杯水,掏出带体温的月饼,一口月饼一口水,吃完喝完,起身告辞往回返。结果如何?不知道!听天由命,我已对得起我自己………”(摘录选自《北大荒钩沉》)
我的思绪又从那不堪的历史回到了今夜。月夜静谧,银光泻地,我不由得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阴晴、圆缺、聚散、喜悲、生死、逆顺、舍得等等,历来都是如此。唯有月光曾经照耀着古人,也爱抚着今人;只有大爱无疆的无私母爱,一直呵护着我们前行。依偎在月光下,品尝月饼的时候,应当念及伴随我们的母爱亲情!总有一天,恢复善良的人心,会回归本初的人性,如同今夜皎洁的月光一样,清澈透明。
写完这篇博文,已是阴历八月十六凌晨了,中秋节——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炎黄子孙永恒的话题,将会生生不息延续下去。
朋友,不要忘记今晚的月光会更加明媚,十五不圆十六圆,今晚赏月再相会!
竹香榭士·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