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2023-05-16 08:21:52)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岁月无痕历久弥新

上山下乡55周年之际。小结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的记得清楚,有的已经模糊。人生,不是看你活了多久。而是看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19664月,高中毕业考试结束后,我们都在积极地准备高考。然而六月份,“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高考被迫推迟,记得当时说是推迟半年进行。尽管当时学校都乱了,但不少同学仍然一边“停课闹革命”,一边还在偷偷地准备高考。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已经不可能了……。

岁月的年轮经历了十一个寒暑,“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终于恢复了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我又跨进本应十一年前就应跨进的高考考场,被天津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一名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说来也是巧合,或者说是我与母校(天津七中)的缘分,我参加高考的考点仍设在七中!十一年前,失去了高考机会,离别母校后,人生轨迹划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起点。

感谢母校的老师们,是他们的教诲和高质量的教学,使我完成了全部高中课程的学习,尽管丢失了十一年的功课,稍加恢复,仍然能达到高考要求的水平。当然,也应感谢社会这个大学校,十一年的阅历积累和思考,同样也是重要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毕业的我,实际是上了两个大学,先是“社会人生大学”,再是“普通高校这个大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记忆把我带回了离开母校的岁月,特别是下乡插队的那段时光。1968年,我们,一群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呼唤下,告别了哺育我的海河,别离养育我的父母,来到了远离故土的这片肥沃又贫瘠的黑土地。到内蒙古扎兰屯大河湾乡暖泉三队插队落户。生活习惯、环境突然地剧变,对于大城市的我们来说,确实是脱胎换骨的砺炼!粗粮、井水、没电、没肉、少菜、石板、土坑,披星戴月的强力劳动,文化心灵的荒漠……,使我领略了艰苦、动荡的生存真实(正值十年动乱时期)。我、我们就是这样步入了社会,开始了人生财富的积累。

山村朴实的乡亲们接纳了我们,也用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的现实再教育了我们。黑土的肥沃渐渐冰释了我们,流淌的暖泉也温暖了我们。不久,这群共和国同龄的年轻人又显现了固有的生命活力,吮吸了黑土的营养,顽强地破土而出,尽情享受着北国的蓝天、白云、雨露和阳光!“萌芽虽然还不是树本身,但在它自身中已有着树,并且包含着树的全部力量(黑格尔语)。”黑土地母亲般宽敞、温暖的胸怀,流淌暖泉乳汁般的滋润,我们茁壮了,真正脚踏实地成长了。

当年的这群年轻人,后来生活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人生耕耘和阅历,根基的夯实在北大荒,在黑土地!这群年轻人有理由、有权力深情地爱着、吻着共和国这片辽阔的黑土!北大荒,感谢你!

星移斗转,我被暖泉生产队安排到了暖泉学校,成为了一名山村挣工分的民办小学教师,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至今,教龄已近十年!这十年的历程,可以告慰曾滋润我的暖泉。我从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已成长为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从开始上课都不太自然的我,成长为一名天津市的“教学楷模”。暖泉学校是我从教生涯的起点和摇篮!在教书育人上所做的一切都源于暖泉,都是从暖泉流淌出来的。

1972年秋天,我进入了天津教师进修学院,短期进修后分到中学,从事初、高中教学工作。恢复高考后,离开了那所中学到天津师大学习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是天津师大联合办学单位。2006年夏天,我到呼伦贝尔学院授课。完成教学任务后,返津途经扎兰屯市,我回到了阔别38年的第二故乡,当年插队的大河湾乡暖泉生产队。

汽车在熟悉又陌生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小时,暖泉,这个使我魂牵梦萦的小山村,渐渐映入了我的眼帘。暖泉近了,更近了。不知为何,我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触,而且愈来愈强烈!山峦还是我记忆中的山峦,满目的绿草、庄稼还是那样青翠,我又闻到了亲切的泥土芬芳,陶醉的心扉蓦地敞开了,情感冲破了关闭已久的闸门,任其宣泄,带着颤栗心灵的呼喊,扑向了暖泉,扑向了溶入我青春生命的永远流淌的暖泉!

这次回第二故乡省亲,我首先要亲近、抚摸的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摇篮——暖泉学校。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暖泉学校变样了!宽敞的校园,整齐的红砖瓦教室,逐渐齐备的教学用具,操场上添置的学生活动的体育器械,特别是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睹物忆往,我怎能不兴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心潮起伏澎湃!

38年前的暖泉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园,仅有几间破旧不堪的石头砌成的房子,孤零零地立在山坡上。教室门、窗残缺不全,在教室里上课能仰望白云蓝天,外边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边雨停了,室内仍滴答。尤其是几间教室,不是矩形而是平行四边形,摇摇欲坠!不得不在东山墙上用圆木和石堆支撑,以免坍塌。我记得,当年我们是抱班上课,即一位教师负责一个教学班的全部课程。我抱一个班,既教算术、语文,又教音乐、体育、美术……。我记得,我所教的班,全勤仅七个学生。农忙时,仅剩下23名学生。由于没有电,就更谈不上铃声了,上课下课要靠“敲钟”。所谓“钟”,实则是一片废弃不用的犁地用的犁铧片,用绳子拴挂在苍老的枯树上。估摸下课了、上课了,就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犁铧片撞击,“当、当、当”的声响传得很远很远。今天我回忆起来,那结实的“当、当”声,觉得比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还要美妙、悦耳、悠扬。

我班学生人数虽少,但山区农村的孩子很朴实、可爱而且懂事。记得有一次,学生们在教室做练习,我和另外一名教师在门外说:“又没柴禾可烧了,只能吃冷饼子,喝凉井水啦!”说者的我无意,但屋内几个十几岁的学生却留心了。课间休息时,他(她)们像小燕子一样飞出了教室,飞向满山遍野。不大一会儿功夫,每个学生小手中都捧了一小把刚拾来的柴禾,凑到一起给了我,说:“高老师,送给您晚上烧开水、做饭用。”多懂事的孩子啊!这件事过去了近十年,留在我心中的记忆仍然是那样清晰!还有的学生,家里做了好吃的粘豆包,上学时带几个,偷偷地塞到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朴实的山村孩子们的举动,对我育人的责任心和情感深处是触动和共鸣,鞭策我要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当时学生的举动就令我心动,十年后的今天则更加使我感动!这些学生多年失去了联系,想来他(她)们也有十多岁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里?生活得好吗?当年的小高老师,如今已霜染鬓发,年逾七十有六,他的怀中一直挂念着你们!

当我走出暖泉,从教至今,越来越感悟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我也感悟到艰苦的办学条件将会激励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讨论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叶圣陶语)在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民主、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也对提升教师素养是个促进。它将对净化教师的灵魂起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在暖泉学校的空旷的操场上,我独自一人伫立,望着远处的山丘和如血的残阳,内心久久不得平静。我点燃了一支香烟,浮想联翩,我从事小学教育在暖泉,从事初、高中教育在天津,经历了“社会人生大学”后,进入高校从事高等教育,至今已十年。我从教的起点和摇篮在北大荒!回到了暖泉,站在这片黑土地上,不由得几句话语涌上了心头。我将它写下来,既是对自己的勉励,更是我的心灵与流淌暖泉的对话:

别梦依稀咒逝川,寒暑半百绕暖泉。

风华正茂铸情结,白发霜染鬓角边。

人生风雨沧桑路,夕阳无限魂飞断。

把酒豪洒青天问,得失坎坷古难全。

弹指一笑相逢时,更有洞天宇宙间。

缘分乡情真切切,默默祝福到永远。

磨难无涯积财富,旧歌翻唱续新篇。

我曾从流淌的暖泉走出,

我将要延续暖泉的流淌,

流淌的暖泉啊,愿你永恒,愿你汇溪成流,愿你永远奔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