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2023-04-05 11:40:37)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

     ——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居住过庆云里的著名人物——李书田

天津新华路庆云里由两幢相对的联排式住宅组成。

该建筑建于1932年,两幢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设有地下室,每户独门,前后均设小院,每户的功能均按照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房间宽敞,布置合理,设施齐全,是当时较为高档的公寓式住宅。

建筑的外檐首层以水泥断块抹灰为主,二层以清水硫缸砖墙面为主,女儿墙用“甩疙瘩”抹灰装饰,与清水墙面交界处用花纹装饰线条分隔,阳台由内嵌式和出挑式搭配设置。

屋顶为大筒瓦坡,屋面设雕花装饰的老虎窗,具有折中主义建筑特征。

这里居住过的几个著名人物在那些居住者中,李书田虽早已搬离了庆云里,但对于今天的庆云里居民,这依旧是个熟悉的名字。因为这位著名的教育家不但一生建树甚多,他背后的家族、他的性情与生活也成为留存在庆云里永远的传奇。

庆云里原来有个很“洋”的名字——牛津别墅。在新华路一带属于英国租界的时期,今天的庆云里除去北排四所楼房外,都是原来牛津别墅的范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才更名为庆云里。

旧时英租界虽洋楼林立,但在公寓式住宅里,牛津别墅称得上高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告诉我们,牛津别墅原来有十来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是独立的别墅样式,以往每个院落只住一户,且各楼层用途不同。地下室用于停车;一楼是客厅;二楼是卧室;三楼是放家具杂物之处。据说从前的大户人家住在这里,每个季节都要摆放不同的家具。每一个院落的厕所位置处于二楼半,而厕所还有一个后门,从这里下几级楼梯后有一个小屋,是佣人房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庆云里10号的那个院子里住着李书华、李书田兄弟,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博士,他们都是那时中国教育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兄弟俩后来都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的后人中,有18位博士,包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哥哥李书华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多年。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出国前,他还经常住在天津的牛津别墅,因为他的弟弟李书田在北洋大学任教,牛津别墅的那间房子于是成为二人共同的“故居”。

李氏兄弟后来都去了美国,但他们的子女中却有人留在了国内,所以,庆云里的那间房子里一直有李家的后人在居住,李书华和李书田过去的办公用具、留声机等东西还一直完好地保留在庆云里的房子里,只是在不久前,李书田的小女儿才刚刚搬离了庆云里,也带走了这两位科教耆宿在天津小洋楼里最后的印记。

  2009年7月,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时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来到天津大学,他专门到学校的档案馆,因为这里珍藏着他的外祖父李书田在北洋大学学习及担任校长期间的许多珍贵资料,在朱棣文心中,他的家族所带给他的影响,成就了后来的这位科学家。

  李书田家族的知识状况令人惊讶。他与哥哥李书华的后代中,竟有18位获得了博士学位,是个罕见的科教世家。这个家族的书香传统还要追溯到清朝初年,那时,李氏家族在河北卢龙县就已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族人中有多名进士,文武秀才更多,到了清朝末年,李家仍有9名秀才健在。

博士成群的后代们之所以能继承父辈的科教精神和衣钵,并没有受到李书田耳提面命式的教育。他唯一要子女们做的就是“读书”。

李书田的女儿李淑贞回忆:在她印象中,父亲除了上班以外,唯一的兴趣就是读书。“书房的书真多,中文的、外文的、线装古书、近代精装的,应有尽有。几千册图书是他毕生的财富,许多都是原版的,有些已经绝版了。星期天别人家孩子的父亲带他们逛公园、看戏、看电影……而我们家从来也没有过。对我们的教育就是七个字:‘读书’‘读书’‘再读书’”。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界,李书田一直被称为“传奇校长”。他的传奇除了他一生在教学方面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曾对国内外的大学建设做出过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

例如,在李书田的坚持和努力下,曾于1929年降格为工学院的北洋大学最终得以复校,李书田由此成为如今天津大学百年校史中的关键人物。

李书田1950年到美国后,继续他的“传奇”,他在72岁时创办了世界开明大学,到他去世时,该校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学府。

  李书田晚年拥有百万资产,坐在世界科教界的前端,但他的生活却只是粗茶淡饭。小女儿李淑贞讲述,李书田虽长期在美国生活,却一无房、二无汽车、三无电视,家中甚至没有电话,也没有什么家具。他病故时连一套新一点的衣服都没有,也没有一双新鞋。他生前只有在买书上从不计较价钱。

  李书田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临终时他将百万资产全部捐给了世界开明大学,同时,他也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了这样的话:“自私是只考虑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我一生追求的就是面向全世界。我要用我毕生的财富,奖励那些优秀的专家、学者,为祖国、为全世界培养高科技人才,发展科技事业。”

1929年3月底的一场大火,使北洋大学三十多年的精华毁于一旦。因为当时对大学规格的规定,北洋大学无可避免地“降格”为北洋工学院。

李书田在1932年出任北洋工学院的院长,任职期间,先后建成北洋工程学馆和实验馆,即南、北大楼各一座;增设水利、航空和电机专业;后来,北洋还接收了河南大学土木系的全部图书仪器设备及其转学学生,获益不菲。

至此,学校始从1929年大火的阴影中走出。抗战初期,北洋工学院迁往西安及陕南,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大学合组西安临时大学及西北联大,均为时短暂;后又奉命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成西北工学院,李书田为主要负责人。

我的先父高维荣和先母窦蕙兰,1941年在陕西城固古路坝西北工学院天主教堂举行婚礼,证婚人就是李树田。

1943年3月,李书田带领北洋工学院旧员回津,陕、浙两处汇集天津西沽校园,南京政府破例恢复了北洋大学校名。

 

 

书田简介:

 

(1900-1988),字耕砚,河北省人。1917年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预科,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随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土木工程专业,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应聘为母校教授。

1932年任北洋工学院院长,1935年创办研究院,开创了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抗战期间先后执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等6所院校。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率学生回天津复校,李书田被任命为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1950年赴美,当过工程师、教授,他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会员,创办世界开明大学。1988年在美逝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是李书田的亲外孙。 

 

竹香恒利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