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2023-01-08 09:32:37)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喀秋莎》与张鼓峰事件

1938年7月,日本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称日本参谋部的地图上,中苏国境地线绕过哈桑湖东岸,又说每年清明中秋,朝鲜族都上张鼓峰祭扫坟墓,可见是满洲国”领土。照会强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带划为日本属地。

苏联政府拒绝了日本政府的要求。7月15日,三名日本军人身着朝族服装,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由两位向导带路进入苏联境内。他们一边观察张望,一边绘制和拍摄苏联的边境军事设施。这时,苏联士兵已潜伏到距离他们100米处,突然发起袭击。日军小头目当场丧命,其余人慌忙逃走。

这个事端成了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日本政府紧急照会苏联政府,要求苏联立即从张鼓峰一带撤军。苏联毫不退让,发表声明称,日军侵入了苏联领土,并且胡作非为,苏军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击的。日军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一带,并叫嚣如不撤军将采取必要的措施。苏军未予理睬。

7月16日,日军大本营陆军省向驻朝鲜日军发布了向苏朝边境地区集结的命令。对此,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奉命宣称,任何威胁都不能恐吓莫斯科

在这段时间里,苏军也一直在进行同日军作战的准备。一面在张鼓峰和沙草峰构筑工事,一面加紧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7月30日,日军利用黑夜渡过图们江,到防川作最后集结。7月31日深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拉开了张鼓峰战役的序幕。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在凌晨占领了张鼓峰。

苏军为了夺回阵地动用了飞机、坦克和大炮,对张鼓峰猛烈的攻击,同时出动飞机轰炸朝鲜的庆兴、高邑等地的日军增援部队。

苏军封锁了中朝圈河大桥、苏军海军舰队又封锁了图们江出海口。日军后方被苏军封锁后,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作战。

8月4日,日本提出议和。经过多轮谈判,日苏双方于8月10日在莫斯科缔结张鼓峰停战协定。

协议规定,两国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又经过双方代表现场交涉,双方同意在张鼓峰北坡阵地上各自后退80米,作为双方的警戒线。

8月13日,日苏双方在张鼓峰东南坡交换了死者尸体。至此,历时13天的张鼓峰战役宣告结束。

此次战役,日、苏伤亡5940余人。张鼓峰事件后,日军把防川一带划为禁区,强行把洋馆坪、桧忠源、沙草坪、防川四个村的140多户居民迁走,使这里成为无人区,同时又在防川附近的图们江上立桩堵江,封锁图们江航道。从此,中国利用图们江航道的出海活动被迫完全中断。

张鼓峰战役失败后,日本的“南进”计划占了上风,这才有日军将远东战场南移太平洋,引起太平洋战争爆发,从而改变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格局。

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就诞生于张鼓峰事件。该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季,漫山遍野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中,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

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

苏联作曲家勃兰切尔看到这首诗歌后,把它谱成了曲,但当时并没有流行,而是在此后的苏联卫国战争中脱颖而出,并伴随着隆隆的炮声流传开来,很快成为世界名曲。

张鼓峰战役被毛泽东写入了他的著作《苏联人民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是一致的》文章中,因此更加著名。

现在,在我方一侧的公路边上,建成占地300平方米张鼓峰战役纪念馆,警示国人时刻注意国防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