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香榭士
竹香榭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9,239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步入教学生涯

(2023-01-02 12:58:29)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步入教学生涯 

步入教学生涯探索之路蜿蜒漫漫

    教了一辈子书,退休闲赋,不免回忆的闸门时时开启。回忆没有省略号,情思所致,涌泉而出。

四十五年前的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值高考的我失去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到了1968年,天津市从“老三届”中招收小学教师,我有意报名,但当时我的情况(不是红五类,有海外关系,父亲是反动学术权威,正关押在“牛棚”批判审查)是不可能进入“小学教师”队伍中的。19688月,响应号召,成千上万的同龄人开赴了北大荒,来到呼伦贝尔盟扎兰屯,上山下乡接收再教育。成为了一名“知识青年”,经历了脱胎换骨的砺炼,尝到了生存艰辛的真实!时隔不久,我被调到了我下乡的大队学校——暖泉中小学。成了一名挣工分的知青教师!鸿雁传书,当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在津的妈妈和刚刚走出“牛棚”的爸爸,他们十分高兴!叮嘱我,要好好工作,好好教书。从此,我走进了教育,踏上了从教的路程……掐指算来,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之多了

暖泉学校很近,就在我插队的大队部旁的垫道边。几间破旧、石砌的房屋,一字排开。孤零零地立在山腰,座北朝南。教室门窗残缺不全,残破的屋顶致使在屋里上课,能仰望北国的白云兰天!尤其下雨,外边已停,屋内还滴答不停。一字排开的石屋,不是“矩形”,而是“平行四边形”!摇摇欲坠的学校,东山墙用石堆支撑,以防坍塌!

我班学生,全勤七位,农忙时节,仅剩23名,没有电也没有铃声。屋外枯树挂上个犁铧片,用石头撞击咚咚的响声清脆、悠扬,酷似“寒山寺”的钟声。

步入教学生涯
         这是选自安徽山区的学校照片,和当时暖泉学校差不多

山村的孩子们,朴实无华。课间休息时,鸟儿一样的从教室飞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会儿工夫,一大捆柴禾,放在我面前,让我烧水和做饭,令我感动!这几个学生家里做了好吃的(如,粘豆包),上学带几个,偷偷塞给我——他们的高老师。这些学生,现在早已已年过半百。他们在哪里?日子过得如何?这些年一直没有音讯。今生若有缘,还会再联系、还会再见面。我站在缺门少窗、透天的“教室”中,面对几个山村的娃娃,这就是我步入教学生涯的开端。

当时是抱班,即是一个班的各科教学(语文、算术、美术、音乐、体育)都归你自己承担。走进教室的第一节课我记得是语文课,教的内容我至今仍清晰记得,板书了八个字“我爱中国,我爱北京”,让学生齐读。娃娃的稚嫩的朗读声响彻了北大荒空旷的原野、上空……震撼了我久违的干涸的心灵。

那时不懂什么是教学技巧,更不知什么是教学艺术,但每天夜晚却在茅草屋的小油灯下认真的准备转天上课的内容。茅屋周围,漆黑一片,只有天上的星斗和一钩弯月离我是那么近,驴、马、牛、羊有节奏的嚼草声和猪群哼哼声,交汇了一曲难以忘怀的奇妙和弦。当时能让近乎原始的山村娃认识字读书、写字成了我唯一的追求。我不敢怠慢,用今天的话说,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自制的备课用的小煤油灯一直伴随我三年!务实投入的工作和山村朴实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今天话来说,就是建立了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真情共鸣。

 

步入教学生涯

     四十几年后的暖泉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前几年回北大荒拍照的

 

在北大荒的山沟里近四年的教学生涯,是我以后走上从教之路的基础。终生回忆,终生也不能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居的花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