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1961年3月4日,佛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06月26日,包括佛光寺在内的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佛光寺主要景点有东大殿、文殊殿、祖师塔、唐幢等。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年)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新建寺院,名为“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中国最早的唐代殿堂式木构建筑。东大殿绝大部分建筑构件保持了唐代初建原构,并且保留了众多创建时期遗留下来的泥塑、壁画和题记,整体结构完整,蕴涵丰富,完整性和真实性较高。
佛光寺大殿,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正是它,打破了外国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木构建筑遗存的最重要代表之一,与东大殿同时期及更早期的经幢、墓塔等构筑物,以及区域内早期的地下遗存与东大殿一起作为寺院整体的遗存本体,对于了解和研究唐及唐以前的文化具有比较重要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