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2022-11-01 10:24:42)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兰州西固河口村——黄河古村

甘肃兰州西固区河口村位于黄河支流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曾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水运发达,商贾云集。

河口村布局规整,积淀厚重。“三堂五厦三倒座,外带耳房两小间”的四合院体现了西北民居的地域特色,繁复精美的砖木雕刻令人印象深刻。如今,以河口村为核心修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为游客提供诗意栖居的同时,也让古老村庄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河口村于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兰州市中心出发,跨过河口特大桥,山渐高、水渐阔,山水之间,“藏”着的一片古民居,便是河口村。高处俯瞰,环抱村庄的莲花山起伏连绵。远处,色彩斑斓的水居丹霞景区被湛蓝的天空映衬得如同一幅油画;近前,奔腾的黄河水从八盘峡穿山越岭而来,又沿着村南的河道浩荡东去。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河口村曾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水运发达,商贾云集。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河口早已弱化“渡口”的职能,迎来了新的身份——河口古镇,这是以河口村为核心修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富有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也可以漫步黄河岸边、品读古渡历史,还能领略恬淡闲适、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四街十七巷 悠悠韵味长

河口村一片长约1000米、宽近500米的区域囊括了村内的主要传统建筑,面积虽然不大,规划却极为整齐:东南西北4条主街以钟鼓楼为中心,延伸至不同方向;4条主街上,还间或“点缀”着长短不一的17条巷道。这片区域因此得名“四街十七巷”。

“四街十七巷”的中心钟鼓楼坐东朝西,分为上下两层,是一座“四角攒顶”的阁楼建筑。站在钟鼓楼上,举目四望,整个河口村的景致尽收眼底,木质门头的房屋相对而立,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蜿蜒伸展,街上悬挂的纱灯随风摇摆,三五成群的游人漫步街头。

面向黄河、背靠大山、控扼河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河口村很早便成为交通枢纽。2000多年来,霍去病西征、左宗棠平定西北等历史中都有河口的身影。谈起河口的渊源,村中老人归纳为“源于汉、成于明、兴于清”。到上世纪初,河口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都颇具规模,成为兰州的商贸重镇。

随着商贸的繁荣,河口村的面貌也发生改变。河口自清中叶开始大规模夯土筑城,修建四门城楼。

如今,漫步村中,仿佛在历史中穿梭:300年的粮店、200年的祠堂和100多年的左公柳依次从眼前掠过;又好像在花园中游憩:河口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即使到了秋天,依然芳香四溢、翠意不减;也如同在风味集市中徜徉:街边售卖着诱人的特色小吃,有酸甜筋道的浆水面,有捶打千遍的洋芋搅团,还有飘着胡麻香味的油壶喧……“一到假期,店老板们就忙得不可开交。”河口大景区物业办副主任张伟说。

明清旧民居 古色留古香

河口村的热闹通常发生在下午3点以后。睡过午觉的村民纷纷走出家门,老人们聚集在广场,或下棋、或聊天;小孩们手持玩具、相互打闹。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常常选择蹬一辆四轮观光车,开启“逛街”之旅。

河口村的主街以老式商铺为主,沿街店铺多为前店后宅格局。后宅的典型样式是四合院。

推门走进一户人家,户主张明有热情地上前招呼。眼前的这座四合院占地500多平方米,有近200年历史,先后居住过张家13代人。

北面是上房,由长辈居住,也叫堂屋或正房;正房两侧是耳房,用于生火做饭、堆放杂物;东西两侧为厢房,由晚辈居住;南面为下堂屋,是三间式出檐屋;下堂屋旁开街门作院落的出口。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吴魁峻介绍,当地把这种院落布局归纳为“三堂五厦三倒座,外带耳房两小间”。“这里的‘三’‘五’都是指开间数量。”吴魁峻介绍,这种四合院除了街门,四面房门都朝院落方向开,美观实用,又兼顾私密性。

屋顶是当地四合院的一个特色。仔细观察便发现,张明有家的屋顶是单坡,且坡度较缓。“这种屋顶在陕甘宁等西北省份颇为常见,主要与降水量少、木材相对匮乏有关。”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建筑学系副教授孟祥武介绍。与华南和华中地区不同,当地传统民居瓦的使用量偏少,屋顶多不覆瓦,而是用方砖铺砌,仅在房檐处使用少量滴水瓦排水,防止墙体被雨水溅湿。由于屋顶坡度较缓、方砖铺砌,单坡屋顶同时承担了谷物晾晒的功能。

河口村令人赞叹的还有造型繁复的砖木雕刻,从宅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厢房、从墙脚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图案:透雕的蟠龙、盛开的花瓣,不一而足。“作为活态的民间艺术,砖木雕刻是河口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见证,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创作热情。”吴魁峻说。

目前,河口村类似张明有家依然有人居住的古民居达21处。为保护这些“凝固的历史”,2014年,兰州市西固区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恢复修建工程,先后投入资金2.5亿元,改造河口村沿街115户民居和核心区313户民居的墙体外立面,保护性修缮古民居37户。

昔日黄河渡 今朝声名扬

河口村依河而建、因河而兴。黄河,是河口的灵魂。

沿南街顺阶而下,穿过南城门,便能望见宽阔的黄河河道。成群的水鸟贴着水面自由飞翔,临水而生的芦苇随风摇动。岸边,一条东西走向、绵延约5公里的木质步道横卧眼前,被当地人称为“十里黄河金岸”,沿途分布着古渡区、古村区等历史遗迹。

来到亲水平台,河风轻拂。顺着张伟手指的方向往远处看,一道河湾映入眼帘,“那便是河口古渡最佳的停泊码头‘阳畅湾子’,是当时西北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张伟说,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品,比如煤炭、木材、中药、粮食、油渣、麻秆等,均可以在码头市场买到。河口超过60%的居民从事水运行当,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依靠水路码头,河口古渡的羊皮筏子就有200多个。

位于河口村的西固区民俗博物馆展示了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艺。这种古老的黄河水运工具,以山羊皮为原料,将羊皮用油盐浸透晾晒后吹气成皮囊。较大的筏子需皮囊600多个,可载货20吨。小型皮筏则由十几个皮囊组成,一人即可驾驶,轻便灵活。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水运逐渐被“铁公机”替代,河口村失去了交通枢纽地位,羊皮筏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从复原的海关遗址依稀可见昔日渡口的繁忙。

因水而兴的河口村,如今围绕黄河文化,再次做起“水文章”:保护黄河两岸生态环境、开发黄河泛舟水上项目、打造沉浸式表演《记忆·盘古》水幕秀……近年来,河口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村民开农家乐、端旅游碗、吃生态饭,不少村民将自家院子改造成“河景房”,吸引游客入住。

59岁的张和恭给农家乐取名“上善若水”,并利用自己的绘画功底把院子装扮得像幅画:翠竹、金鱼、古树、红花,一应俱全。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观景,还可以看黄河奇石、赏精品书画、玩崖柏根雕,或坐在院子里读书写字、聊天品茶,度过一天难得的休闲时光。目前,河口村已开办农家乐60余户,核心区1/5的居民参与其中。

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四批中国美丽宜居村庄……近年来,河口村的“国字头”名片越来越多,名头越叫越响,古老村庄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昔日渡口重现往日喧嚣。去年,河口村的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接下来,我们将加大传统文化保护,推动村落设施提档升级,努力把河口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