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五零农场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黑龙江八五零农场位于虎林市境内,北依完达山南麓、南傍穆棱河畔,地处著名的三江平原。农场始建于一九五四年,是五十年代王震将军(后任国家副主席)在北大荒创建的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六十年代曾是农垦部实验农场,1968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四师第三十六团,1977年改为农场体制。是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
隶属于牡丹江农垦分局管理,已建设成为种、养、加、销多元经济结构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场域面积520.75平方公里,耕地50.17万亩,林地13.5万亩,草原牧地1.7万亩,水面0.5万亩。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畜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主。 全场总人口17249人(2010年),下设13个管理区及16个工商运建服企业。农场土地总面积为5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5万亩,林地13.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7.8%;现有草原牧地1.7万亩,水面0.5万亩。
耕地的80%是低湿耕地,土壤类型以白浆土和草甸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8%和33%。农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有效积温2501,年平均降雨量540mm,全年平均日照2305小时,无霜期134天。
八五零农场场部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以“生态城镇、绿色家园”为主题,科学规划,大力开展城镇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
场部驻区主要街道全部为水泥路面,沿街铺设彩砖人行道。全面实施“安居工程”,坚持不断在城区植树、绿化,城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1%以上。
八五零农场被先后授予“省级优美乡镇(农场)”,农垦总局首批“黑龙江垦区卫生小城镇”称号,并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镇”的验收。
农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通讯设施齐备,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哈尔滨至东方红的铁路线、方正至虎林的公路线贯穿全场,场部与生产队之间全部铺有场内公路,境内有六处火车站(其中卫星站距场部中心仅1公里),建有货物转运站两处,自有铁路专用线1.8公里,拥有12000平方米的农用飞机场一处。农场建有自动程控交换通讯网,已实现数控全球通讯。
经过五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农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2002年末全场总人口15439人,其中从业人员762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39人。设有独立核算单位58个,包括32个农牧生产连队以及科研所、林场、渔场、奶牛养殖场和职工医院、高中、小学、幼儿园、物资、种子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