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其人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1955年,“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黑头目”的帽子就扣在丁玲头上;1957年,丁玲没讲一句话又被扣上了“右派”帽子,夫妇俩被发配到荒凉寒冷的北大荒,从此一直到1970年转到秦城监狱,开始了12年的无罪流放生涯。
在北大荒,丁玲既感受到纯朴群众的友情关爱,也受尽奚落歧视,特别是在“文革”中,遭受非人待遇。但她奋起“飞蛾扑火”的精神,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冰锋刺骨的环境下熬炼,最终和北大荒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
丁玲,一九零四年生,湖南临澧人。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的代表作品 :《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九五一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一九五五年,丁玲受到批判。一九五七年,“反右”时,丁玲再次受到冲击,被开除了党籍、开除了公职。
一九五八年六月,戴着"右派"帽子的丁玲,走出了黑龙江省密山县的密山火车站,来到了密山铁道兵农垦局报到。
在王震将军的亲切关怀下,丁玲夫妇被安排到临近铁路线,交通便利,离城较近,条件较好的汤原农场。
一九六四年夏天,丁玲离开了她生活了六年的汤原农场,来到了黑龙江的宝泉岭农场。在宝泉岭农场,丁玲又整整生活、工作了六年。
一九七零年,北京军管会来了几个军人,在宝泉岭农场用手铐将丁玲押解到了北京秦城监狱。
在北大荒的十二年里,丁玲先后创作了《初到密山》、《杜晚香》,散文集《风雪人间》等等等多部作品。
一九八四年,中央组织部为大作家丁玲进行了平反,恢复了名誉,恢复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职务。一九八六年三月四日,丁玲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为了纪念中国著名作家丁玲,黑龙江省汤原等地建立了“丁玲纪念馆”,展示丁玲卓越的文学成就,及她坎坷跌宕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