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移斗转,我被暖泉生产队安排到了暖泉学校,成为了一名山村挣工分的民办小学教师,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从此,我走进了教育,踏上了从教的路程……掐指算来到退休,有四十余年教龄!暖泉学校,是我从教生涯的摇篮。教育、教学上的点滴收获,追根溯源,都得益于流淌的暖泉!
暖泉学校很近,就在大队部旁的垫道边。几间破旧、石砌的房屋,一字排开。孤零零地立在山腰,座北朝南。风风雨雨的磨炼使我见了世面!出短工、炸石头、扛麻包、打山火、割麻田、种土豆、漏粉条、收毛磕。知青!懵懂彷徨,青春祭坛上的1700万人,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独特现象!
可以告慰曾滋润我的暖泉。我从一名山村小学教
师已成长为一名大学的教授;从开始上课都不太自然
的我,成长为一名天津市的“教学楷模”。返津短期
进修后分到中学,从事初、高中教学工作。恢复高考
后,离开了中学到大学学习并留校任教。2006年夏天,
学校派我到呼伦贝尔学院授课。完成教学任务后,返
津途经扎兰屯市,我回到了阔别38年的第二故乡——
当年插队的大河湾乡暖泉生产队。
汽车在熟悉又陌生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小时,暖
泉,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小山村,渐渐映入了我的眼
帘。暖泉近了,更近了。不知为何,我心中油然升起
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触,而且愈来愈强烈!山峦还是
我记忆中的山峦,满目的绿草、庄稼还是那样青翠,
我又闻到了亲切的泥土芬芳,陶醉的心扉蓦地敞开了,
情感冲破了关闭已久的闸门,任其宣泄,带着颤栗心
灵的呼喊,扑向了暖泉,扑向了溶入我青春生命的永
远流淌的暖泉!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暖泉学校变样了!宽敞
的校园,整齐的红砖瓦教室,逐渐齐备的教学用具,
操场上添置的学生活动的体育器械,特别是旗杆上高
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睹物忆往,我怎能
不兴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心潮起伏澎湃!
38年前的暖泉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园,仅
有几间破旧不堪的石头砌成的房子,孤零零地立在山
坡上。教室门、窗残缺不全,在教室里上课能仰望白
云蓝天,外边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边雨停了,室
内仍滴答。尤其是几间教室,不是矩形而是平行四边
形,摇摇欲坠!不得不在东山墙上用圆木和石堆支撑,
以免坍塌。我记得,当年我们是抱班上课,即一位教
师负责一个教学班的全部课程。我抱一个班,既教算
术、语文,又教音乐、体育、美术……。我记得,我
所教的班,全勤仅七个学生。农忙时,仅剩下2-3
名学生。由于没有电,就更谈不上铃声了,上课下课
要靠“敲钟”。所谓“钟”,实则是一片废弃不用的
犁地用的犁铧片,用绳子拴挂在苍老的枯树上。估摸
下课了、上课了,就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犁铧片
撞击,“当、当、当”的声响传得很远很远。今天我回
忆起来,那结实的“当、当”声,觉得比姑苏城外寒
山寺的钟声还要美妙、悦耳、悠扬。
我班学生人数虽少,但山区农村的孩子很朴实、
可爱而且懂事。记得有一次,学生们在教室做练习,
我和另外一名教师在门外说:“又没柴禾可烧了,只
能吃冷饼子,喝凉井水啦!”说者的我无意,但屋内
几个十几岁的学生却留心了。课间休息时,他(她)
们像小燕子一样飞出了教室,飞向满山遍野。不大一
会儿功夫,每个学生小手中都捧了一小把刚拾来的柴
禾,凑到一起给了我,说:“高老师,送给您晚上烧
开水、做饭用。”多懂事的孩子啊!这件事过去了近
四十年,留在我心中的记忆仍然是那样清晰!
还有的学生,家里做了好吃的粘豆包,上学时带
几个,偷偷地塞到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朴实的山村孩
子们的举动,对我育人的责任心和情感深处是触动和
共鸣,鞭策我要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当时学生的
举动就令我心动,四十年后的今天则更加使我感动!
这些学生多年失去了联系,想来他(她)们也有五十
多岁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里?生活得好吗?
当年的小高老师,如今已霜染鬓发,年逾花甲,他的
怀中一直挂念着你们!
在暖泉学校的空旷的操场上,我独自一人伫立,
望着远处的山丘和如血的残阳,内心久久不得平静。
我点燃了一支香烟,浮想联翩,我从事小学教育在暖
泉,从事初、高中教育在天津,经历了“社会人生大
学”后,进入高校从事高等教育,至今已四十余年。





我从教的起点和摇篮在北大荒!回到了暖泉,站在这
片黑土地上,不由得几句话语涌上了心头。我将它写
下来,既是对自己的勉励,更是我的心灵与流淌暖泉
的对话:
别梦依稀咒逝川,寒暑四十绕暖泉。
风华正茂铸情结,白发霜染鬓角边。
人生风雨沧桑路,夕阳无限魂飞断。
把酒豪洒青天问,得失坎坷古难全。
弹指一笑相逢时,更有洞天宇宙间。
缘分乡情真切切,默默祝福到永远。
磨难无涯积财富,旧歌翻唱续新篇。
我曾从流淌的暖泉走出,我将要延续暖泉的流淌,
流淌的暖泉啊,愿你永恒,愿你汇溪成流,愿你永远
奔腾。
竹 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