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挂甲寺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原名叫庆国寺,挂甲寺修建于唐朝以前,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已有1300多年历史。
挂甲寺历史上曾建三次,第一次在明朝万历年间,第二次在清朝末年,第三次在1944年又重修山门。禅寺建筑群为单层,宏伟壮观,错落有致,布局协调,色调明快,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基本保持了原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田蕴章等名人为挂甲寺题写了匾额和碑记等。
挂甲寺建立最初的寺址,是在“大直沽迤南三里许”的大孙庄,从《重建挂甲寺碑记》中知,挂甲寺到明代万历年间,已经变成令人凭吊的遗址了。
明末崇祯时,全国大旱,唯有海河两岸获得丰收,因而受到娘娘后妃的赞赏,特赐给大孙庄半副銮驾。村民们将这半副珍贵的銮驾,珍藏在挂甲寺中。
明代及以前的銮驾,故宫博物院已经无存。这半副銮驾,是现今存世年代最久远的皇家出行仪仗。
清代初期大孙庄随寺名的变化,改称挂甲寺村。挂甲寺也由此再次成为天津地区名声极响的寺院。1958年,寺院再次被毁。
这座有着太多历史记忆的寺院,1994年动工大修,历时三年多的时间,1997年完工并举行了盛大的佛像开光仪式。
至此,时断时续穿越了1300多年的挂甲禅寺钟声得以延传至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