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三岔河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肇源,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畔的鱼米之乡。地处松嫩两江交汇的冲积平原带,位居哈(尔滨)—大(庆)—长(春)金三角中心,因拥有6500年有文字记载历史和考古发现文明史,令人刮目相看。
铺开一卷肇源县地图,其版图形状犹如一条大龙,随松花江走向蜿蜒安卧。翻看厚厚的肇源县志,一句“金太祖肇基之地”,更让肇源充满铁马金戈入梦来的古风色彩。
肇源茂兴镇三岔河,是松花江进入黑龙江版图的初遇。从白山流入黑水,那一刻的“肇始”是如何而来?
不知多少年前,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奔涌出一股清流,一路携落叶松、樟子松和白桦树的香气,流淌成颜色深暗的嫩江,从陡峭山坡向平缓温暖的平原地带汇集。
也不知多少年以后,从长白山上神秘的天池倾泻而出一波龙潭圣水,冲破流云急雾,逐渐奔涌成第二松花江,继续向一片绿色草甸进发。
嫩江,第二松花江,像两个青春勃发的有情人,被一种召唤引领着,越过高山峡谷,融入苍茫大地,在富饶美丽的郭尔罗斯草原相遇后,一下子放慢了脚步,流连忘返,紧紧相拥。他们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下百转千回,不肯匆匆离去。
就在这样的两江缠绕中,孕育出一片富饶美丽的冲积平原——肇源,交汇出一个神秘的江河奇观——三岔河。
从肇源县茂兴镇南十公里处的三岔河起,松花江流经肇源县茂兴、超等、古恰、永利、肇源镇、兴安、二站、薄荷台、三站等9个乡镇,荡漾出128.6公里的水岸线。
三岔河,从江心岛顶端明显看出分水线
三岔河,古称“大口”,当地人俗称其为“阴阳界”——发源于兴安岭的嫩江水颜色凝重,从长白山而来的第二松花江水因沙底而江水泛白,两股大水汇合后,久久保持本色,并行数里,在两江交汇处形成了一条蜿蜒的、黑白鲜明的分水线,正所谓“南有泾渭,北有栗黑”,说的就是这个三岔河景象。
三岔河,在肇源它不是一个地名,也不确切是一条独立的河流,它是一个“方位”。这个“方位”,300多年前清康熙帝畅游至此,观其胜景,留下“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木落霜空天气肃,旌麾过处映飞虹”的诗句,足以彰显其古朴而雄浑。
临三岔河最近的人口聚集地,就是有“古驿第一站”美誉的茂兴镇。
茂兴镇距肇源县城45公里,常驻人口10606人,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4元。茂兴有两万亩水田。茂兴镇长常振兴说,从乡业村品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去年开始着手注册“茂兴三岔河”商标,涉及商标的经营范围有35类。下一步,将以万亩方田联社为依托,先期推出三岔河大米品牌,扩大三岔河商标影响力。茂兴镇还谋划着一条三岔河旅游观光带,建设三岔河万亩方田绿色观光区及稻田画观景台。
常振兴说:“我们要讲好茂兴故事,唱响三岔河之歌!”
夕阳挂上天际,“三岔河”大字石碑被晚霞映得闪闪发亮。这个晚上,三岔河的味道一定是江边宇彩江鱼馆飘出的鱼味和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