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爪欧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最早语出《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对联。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弃疾之后,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对联横批:如意。”
人生的事,十件里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唯有快乐在心头。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上杂乱的琐事,身体上偶尔的小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面临麻烦,我们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想急于将它甩掉。
但是,麻烦往往如影相随,让人无法彻底甩掉。生活中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你按下葫芦,却浮起了瓢。其实,麻烦与快乐是孪生姐妹,只不过快乐到来时,你不会憎恶它而已。因此,我们需要像泰戈尔一样,把麻烦看做是生命中赖以表现自己韵律的一部分,以豁达、从容的心态而处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同样,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一个人到了“不惑”之龄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历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快乐、正向的观想。这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合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而无可奈何,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读一些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发现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了他们开启莲花做准备的。
使人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人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我们就会豁然: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