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天津邮政博物馆在大清邮政津局旧址。这栋青灰色双层欧式建筑,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曾是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海关邮局及大清邮政津局所在地,亦是中国唯一幸存的清朝时期的邮政局房。
虽经百年风雨侵蚀,其建筑主体仍基本保留了当年面貌,在中国邮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文物价值。作为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第一部邮政规章、第一条邮路、第一张邮政资费表、第一套邮票等均诞生在这里,被历史学家誉为“天津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
清代邮政从1878年起开始发行邮票,至1911年,先后发行了大龙邮票、小龙邮票、慈禧寿辰纪念邮票、各种加盖改值邮票、蟠龙邮票、欠资票、宣统纪念邮票以及邮资明信片、快信票等。
由于天津是距北京最近的水旱码头,交通方便,津海关遂成为海关邮政的中心。1878年,德璀琳在天津英租界设立海关邮政,在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上海设立华洋书信馆,同时发行了一套(三枚)以蟠龙为图案、上印“大清邮政”的邮票,德璀琳亲自为这套邮票设定了颜色。
天津邮政博物馆开馆之展时,展出了1878年发行的第一套大龙邮票的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的整版邮票,整版的生肖猴票,以及1968年11月国家邮电部撤销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等珍贵文物。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