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河东地道外

(2022-06-09 07:47:50)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难忘河东地道外

天津河东地道外,是指老火车东站地道以外而言。指河东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一带。直到在清道光二十六年载:“陈家沟以南有四村,曰沈家庄、曰王家庄、曰郭家庄,曰旺道庄”这一带地势低洼,只有较高的地方才能住人家,因此根据地势起了姚家台、李家台、阎家台、刘家台、华家台、上坡、下坡等地名,台坡以外就是苇塘、荒地、坟茔、粪场和乱葬岗子(义地)清光绪十八年,京奉铁路关内段建成通车,在“老龙头”建天津车站。老龙头与沈、王、郭、旺四个村之间还有两个小地名叫季家楼和火神庙,天津车站与东货场就占用了老龙头、季家楼、火神庙这户块地。天津东站与东货场之间原无地道,郭庄子一带人口骤增之后,人们仅由小石门及栅栏外两处穿越铁道通行,交通极为不便,时有被火车轧死、轧伤的事件发生。民国初年,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姚家台五村村民的代表窦英堂等出头奔走,吁请铁路当局兴建地道。几经周折,到民国十二年(1923),才将地道修成。郭庄子等村,适在地道之外,因而有了“地道外”之名。

地道外郭庄子原来只有一条街,路面不宽,又是土道, 两边有明沟,当时没有下水道,雨水、粪水、尿水、一切污水都在两边明沟里流淌。一遇雨天,路面积水过膝,而明沟里就深达数尺,行人稍有不慎掉进沟里,很难挣扎上来。当地流行一句话:“不怕家里失火,就怕掉进臭沟”。卫生状况之差,比早年北京“龙须沟”尤有过之。上世纪二十年代,地道外人口逐渐密集。食品摊点应需而生,基本上都是露天营业。其中有卖大碗茶的,卖烧饼、油条的,卖切糕、炸糕的,卖面茶、茶汤、锅巴菜的,卖破梨、烂枣的,卖烟卷、糖豆的,卖手抓面条的,卖驴打滚、豆面糕的,卖围锅转羊肠子的,卖水爆肚儿的,卖水饺、馅饼的。地道外邻近车站,各地来津旅客,特别是关外来的老客,在津中转等待换车,有富裕时间,就去地道外转转。跑江湖的人也到这里撂地“画锅”,于是大坑、坟地之间成了露天吃玩游乐的市场。娱乐方面有说评书的、变戏法的、吴桥县耍猴的、拉洋片的说评书的、唱梆子、评戏的、说相声的,还出了不少著名艺人,例如唱梆子的金钢钻,唱评戏的新风霞,唱乐亭大鼓的王佩臣,说相声的常宝(艺名小蘑菇)等,他们在末成名之前,都曾在此撂地卖艺。医卜星相方面有练把式卖大力丸的,有自称能拔牙治牙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等等。

上世纪二十年代,郭庄子街上,除小客店、小饭馆和卖莫家清宁丸的小药铺以外,没有像样的商店。最初有三家布铺:春立成,以卖寿衣为主;东方号,专卖布头;宝华成卖布,开始规模很小,柜上仅三、四个人。有一家永顺昌百货店,地道外设了分店,同时又有了修表店、照像馆相继开业。住在河东郭庄子、沈庄子、李公楼、复兴庄的人们到和平,只有过老地道方可,因此,郭庄子大街和老地道便成了交通要道。人们为了尽快通行,有的从地道口太平影院旁的小石门胡同穿行,从这里走小石门胡同,经小石门,石墙大街直奔李公楼、唐家口,这条路线成了交通支线。

从东站过地道一上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史悠久(日伪时期建造)的太平影院、新建的铁路合作社、德福源饭馆,再往后是春发涌和庆发祥两家较有规模的饭馆以及较大型的早点部——裕庆兴馄饨铺和一些小吃店,李记脚行开办的天泉池澡塘也在其中。地道上坡左首的亚东一、二、三条胡同,则是娱乐业的集中地,这里的立通书场、胜芳书场、百花游艺厅和几家租赁图书和小人书铺,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在剧场周围经营小吃的商贩也沾了光,他们出售的各色小吃卖得很火,卤煮火烧。、羊肉锅贴、盆糕,包子,捞面、茶汤等等不下二、三十种。亚东胡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顺着地道外大街一直往前走,便来到郭庄子大街,这里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只见马路两侧都是整齐的铺面,头一家是陆记切面铺,往下是民光照相馆、华记杂货店、庞记盆碗店、刻字店、信诚斋糕点店、赵记糖果店、东新园澡塘、电料商行、宣记木盆作坊、刘记老药铺、羊肉铺子、立通理发所、中西大药房、进步鞋店、启元茶庄、玉生香回民糕点店、东方绸缎庄(后改经营土产)、周记寿衣店、永兴理发店、义厚堂药店、宝华成布店、捷成书局等商号。马路对面是著名的南、北斜街,这里集中了制鞋、制衣的商户不下二、三十家,还有成衣铺、理发店、小吃店和旅社。往前走是薛聚丰鞋帽店、柏林照相馆、于记小广货店,槐清堂药店(名中医莫云樵创办)、孙记鞋料店、德盛和百货商店、永顺昌百货商店、联合文具店、老孟家酱园、王可大饼铺、大昌酱园、周记碱店、李三巴烧饼铺、宏利香糕点店、邱记纸张店、殷记包子铺、富兴池澡塘。富兴池对过是郭庄子上坡,这里有何家鱼铺、穆记羊肉店、林记钟表店、百善永百货店、古家肉店和一些没字号的小贩不下几十家。富兴池拐弯是小石门大街,名气较大的有:姚吉斋大夫诊所、马桐春正骨诊所、孟记委托店、长起修表店、虫子药大王、亮光明眼药等等。往前走的小石门胡同则全是卖估衣和旧货的,一溜小摊有二十几家,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新市场里由许多小商贩组合的大型综合饮食店——联合食堂,这家食堂汇集了天津地方特色的小吃和传统风味食品。如:邰家面茶、老马家羊肠子围锅转、唐记的卤煮火烧、馅饼周的三鲜馅饼、李记盆糕和魏家酱肉都是远近驰名的。另外还有品味较高的老豆腐、锅巴菜、大铜壶茶汤、馄饨、羊肉汤面、烩饼、焖饼、小盘炒菜等-应俱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地道外成了劳动人民休闲的好去处。

吃在地道外。要说吃,地道外的吃食那叫绝,想吃嘛有嘛。来了亲朋好友,可以到春发涌(汉民)、庆发祥(回民)饭馆坐坐,虽说饭店不大,但是菜品齐全,所聘的厨师技术高超,煎、炒、烹、炸、炖无所不精,厨艺堪称一流,很受顾客好评,每日宾客盈门。刘记面馆的勾卤面经济实惠,花钱不多,吃得蛮好,花菜、木耳、肥肉勾卤面颇受装卸工人和外地在此谋生者的欢迎。老马家的围锅转,别具一格,大锅里煮着羊血、羊肺、羊心、羊肠子外带小胎羊,围着锅边码放一圈火烧(一种烧饼),吃时盛一碗连汤带肉煮火烧,浇上特制的调料,口味醇香。邰家的面茶,经营已三代,真材实料,用糜子面打糊,好芝麻做调料,小磨香油调芝麻酱,口味纯正,吃后留有余香。馅饼周的三鲜馅饼、孙记的牛肉饼、柏大妈盆糕、贺师傅焖饼各有一手绝活。最绝的是联合食堂回民部的清炖牛肉,不腻又肥又嫩,让人闻香驻足。爱喝酒的三五成伴到馆坐坐,不掺假的直沽高梁沁人心田,小有名气的醉仙园和丁记、高记酒馆一家挨着一家。吃饱喝足到街上溜溜,玉生香的小茶食、信诚斋的小点心、九龙斋和赵记药糖各有各味;大昌酱园和孟家酱园的什锦咸菜清口解腻。在地道外吃喝,使人流连忘返。玩在地道外,茶余饭后到地道外玩玩儿也算一大乐儿。想看电影到郭庄子影院和太平影院。想看戏有前进京剧团,新华评戏团,北方越剧团,有市曲艺团的马三立、赵佩如。有和平曲艺团的高英培、范振钰、刘文亨、刘文珍、闫秋霞、二毓宝、孙杰、王殿英等;南开区曲艺团的马小荣,魏毓环、魏文华、魏文亮、杨少华、马志存和自弹自唱的刘少斌等。年纪大的人爱听评书和西河大鼓,在这里表演评书和西河大鼓的有姜存瑞的“三国演义”、索存寿的“水浒”、王田耕的“西游记”、陈焕英的“平原枪声”、孙艳云的 “儿女风尘记”、王艳云的“节振国”、王祥振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另外评书名家顾存德、刘杰谦、刘立福等也经常到乐小酒园书场、跃进书场做精彩表演。服务行业齐全便民。服务性行业可算应有尽有,浴池有富兴池、天泉池、东新园、东泉池、胜利浴池共五户;有永兴、新津、浦清、华兴、新民、合美等20余户理发店;镶牙馆有刘思普,朱广政,朱广忠、黄玉才大夫等四、五处.最享有盛名的还有马桐春大夫的正骨诊所;和平、民光、柏林三家照相馆同时服务;外地旅客投宿有大小2 0个旅店接待。另外,修表店、绱鞋店、修自行车的、黑白铁、电汽焊等修配行业比比皆是。地道外的名商号,与天津食品三绝齐名的芝兰斋糕干,座落在郭庄子大街的启元茶庄1936年开业,是天津 “八大家”之一卞家投资创办的,店东叫卞肇新。启元茶庄占地149平方米,坐北朝南,宽敞明亮,柜台、架眼造形典雅,用硬质木材制作,在当时堪称一流。最有价值的是抬头匾额,长2. 5米、宽0. 4米,上书“启元号”三个大字,黄金敷字面,为津门清末秀才刘嘉琛手书。经营方式灵活的大昌酱园。大昌酱园的老板叫满赤亮。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办大昌酱园,当时规模很小,因会经营,销售商品适应百姓需求,因此,利润颇丰。满老板用积累的资金扩大经营,增设一号商店,同时又建立鸿泰酱油厂,经营很有起色。王可大饼铺的手切面条。王可大饼铺座落在郭庄大街,以卖锅饼为主,兼营切面。虽然切面不是主项,但买切面的顾客总是排队,因为它的切面与众不同,它的切面不用机器,而是手工合面,手工切面条,这种面条软硬适度、口感筋道。富兴池澡塘创办1924年。全国解放前,富兴池来了一位地下党员,受组织委派进津开展工作,他以修脚师身份做掩护,积极联系职工,培养进步力量,发展党员。公私合营后,这位地下党员李凤和曾任福利总店人事股股长、大直沽服务基层店党支部书记。槐清堂药店。槐清堂是一个不大的小药店,老板莫云樵是一位精湛的中医师。他研制的“清宁丸”疗效极佳,价位又低,春前秋后染点小病吃上几剂清宁丸就解决了问题。况且又花不了多少钱,因此远近闻名。后来“莫家清宁丸”的牌字叫响了。莫老板是中医师,在店内坐堂和咨询,方便了顾客,既少花钱又能解决问题,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

地道外有几位名人,杨振华,宝华成布店经理,1920年出生,是宝华成布店创办人杨景春的侄子。由于杨振华的作风正派,爱国守法成为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先后担任市人民法庭四区分庭副审判长、四区工商联主任委员、党外副区长、市工商联副秘书长、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委等职。马桐春,回民,个体医生。在新市场创办正骨诊所,医术高明并有绝技。马老先生思想进步,经常无偿为穷苦百人的利益呼吁奔忙,是群众公认的代表人物。先后被选为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常委。李洁尘与李伯祥。老一辈相声名家李洁尘是当今相声名家李伯祥的父亲。李伯祥少年拜在相声名家赵佩如门下,李伯祥在老师的教育下,加上个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快、爆、脆的艺术风格,成为以“贯口”见长的相声名家。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及胞弟郭振明(歌剧演员)、老一辈曲艺名家赵小福、胡振江、张嘉利、阮文录,摔跤界耆宿刘玉堂及其弟子王俊彩、李学书等人,都是地道外的老乡亲。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百年沧桑的老龙头火车站,它的功能远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决定建设现代化的枢纽工程,扩建天津站。几年努力,现在人们眼前的地道外,已成为我国最先进的铁路枢纽、最漂亮的车站,四通八达的交通中心,繁华酌商业中心,也成了天津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注:窦英堂是我母亲窦蕙兰的祖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梅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