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铁路——牙林铁路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三条铁路总长735公里,其中牙克石至库都尔144公里为沙俄时期所建。
牙林铁路中线,通常称为牙林铁路,由牙克石站至满归站,全长446公里;牙林铁路西线,通常称为朝乌铁路,由朝中站至莫尔道嘎站,全长76公里;牙林铁路东线,通常称为伊加铁路,由伊图里河站至加格达奇站,全长213公里,与加格达奇境内的嫩林铁路接轨。
牙林铁路曾是缔造经济强国的资源输出大动脉,它担负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及13个部委所需木材和沿线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物资及外出旅游的运输任务,对林区的生产发展、市场繁荣、经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28修建牙林铁路以来,历经了私营铁路、中长铁路和人民铁路三个历史时期。
1908年,中俄签订了《黑龙江铁路公司伐木合同》。1914年沙俄资本家沃伦措夫兄弟为掠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在管内乌尔其汗开辟林场。1928年5月开始从牙克石向北修建铁路,1935年铁路修至乌尔其汗,线路延长70公里。
日本侵占东北后,与沃氏兄弟联合成立海敏采木公司,共同掠夺森林资源,并继续施工前伸牙林铁路。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牙林铁路修至144公里。但因急于疯狂掠夺,线路简易且质量低劣,始终没有投入正式运营。
1952年,国家为开发大兴安岭,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从全国调集四支战功卓著的筑路大军,计3000余名钢铁战士,组建了铁道部库图段工程处,奋力向大兴安岭纵深掘进钢铁动脉。
到1966年末,牙林中线(即牙林线)、牙林西线(朝乌线)、牙林东线(伊加线)全部贯通,交付运营线路721公里。大兴安岭林区铁路交通网业已形成。
牙林铁路于1952年开工,1963年12月交付运营。该线所经地区气温最低达-58,经过永久冻土地带,是驶过永久冻土地带的铁路线之一,牙林铁路与嫩林铁路一起构成大兴安岭林区铁路网,对开发森林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3级铁路设计,年输送能力728万吨,发送货物以木材为主。牙林铁路中线、东线、西线原隶属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伊图里河车务段管辖,现隶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格达奇车务段和海拉尔车务段管辖。
附:牙林铁路沿途各站
牙林铁路沿线车站:
中线(牙林线)
牙林铁路(牙克石——满归)中线各车站:
牙克石站(二等站)、汇流河站、护林站、牧原站、煤田站、乌尔旗汗站(三等站)、岩山站、原林站、库都尔站、诺敏河站、新帐房站、岭南站、岭顶站、岭北站、西尼气站、图里河站(三等站)、道木达站、伊图里河站(二等站)、哈达站、根河站(三等站)、朝中站、朝查站、朝原站、静岭站、金林站、达赖沟站、金河站、嘎拉牙站、牛耳河站、阿龙山站、塔朗空站、阿乌尼站、满归站。
牙林铁路中线原为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伊图里河车务段管辖,于1998年正式移交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车务段管辖。
西线(朝乌线)
牙林铁路西线沿线(朝中——莫尔道嘎)各车站:
朝中站、冷不露站、丰岭站、得耳布尔站、上游岭站、潮莫站、莫尔道嘎站。
朝乌铁路原为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伊图里河车务段管辖,于1998年正式移交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车务段管辖。
东线(伊加线)
牙林铁路东线沿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各车站:
伊图里河站(二等站)、大其拉哈站、喀喇其站、库布春站、银阿站、克一河站、莫冷格站、索图罕站、甘河站、吉文站、铁古牙站、布苏里站、阿里河站(鄂伦春旗)、齐奇岭站、加格达奇站(一等站)。
伊加铁路原为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伊图里河车务段管辖,于1998年正式移交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车务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