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八岔村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八岔村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八岔赫哲族乡政府所在地,由赫哲老区和赫哲新区两部分组成。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我国赫哲族的主要集居地之一。
境内黑龙江从此流过,同抚路穿乡而过,交通便利。村域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7年11月,八岔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八岔村自然资源丰富。(1)植物类有高等植物59种,属于23科34个属,柞树、桦树、杨树、椴树、榆树、水曲柳等,生产山丁子、山葡萄、榛子等十几种野果,还有近百种药材及蘑菇、木耳、猴头、黄花菜、蕨菜等几十种可食山野菜。(2)水产类有17个科,39类,主要有鲟鳇、马哈、“三花五罗”、鲤、鲫、白、链、草、狗等90多种淡水鱼,(3)动物类有12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脊椎动物68种,其中两栖类6种,爬行类2种,哺乳类26种,鸟类34种。现有经常可见的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狐狸、山兔、飞龙、天鹅、丹顶鹤、鸳鸯等各种珍禽野兽。
“八岔”这一名称,源于赫哲语“八陈”,即“夹芯子”之意,后演变为“八岔”。清末,为赫哲族渔村。今八岔村位于八岔岛西南端,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建屯,取名“八卡德伦”,意为“低洼地”。属抚远州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29年归抚远县第二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第一区,1944年隶属抚远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隶属生得库村。1956年设置下八岔乡。1958年秋成立八岔人民公社。1966年2月,划归同江县管辖。
1984年3月,改设八岔赫哲族乡,是我国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