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特古道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夏特古道古为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夏特古道承载着太多太厚重的历史,有过太多太炫目的辉煌。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加上马匹无法通过木扎尔特冰川,探险者只有靠自己背负所有的装备食品,在高海拔山区行军对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
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是北疆通往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
夏特古道承载着太多太厚重的历史,有过太多太炫目的辉煌。2000年前秦汉的和亲公主从这里远托异国;1300年前唐玄奘从这里翻越3500米的哈达木孜达坂,到达天山南麓的佛国龟兹·····上个世纪初期,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由新疆的阿克苏出发,路经夏特古道回国,1944年~1946年他担任芬兰共和国总统,不知在成为总统后的马达汉有没有曾经在梦里重回夏特···上世纪中叶,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筑路军人先后打通了两条跨越天山南北的通道,险峻的夏特古道逐渐被人遗忘···荒凉,有时也是一种美;静默,或许是生命的另一种倾诉···
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经无人问津,人们从南疆的温宿县到北疆的昭苏县要走近2000公里漫长的交通线。由于古道地质条件复杂,众多的高山垭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贯穿古道的公路成为一代人的梦想。
全长120公里的夏特古道跨越天山南北两个气候带。昭苏和夏特温泉都位于天山北坡,气候湿润,夏季多雨,而位于天山南坡的拜城县和南木扎尔特河谷,气候干燥,夏季气温较高,导致木扎尔特冰川迅速消融,引发山洪。
古道气候一月最为寒冷,在达坂附近月平均气温为-16~-25;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12。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10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不宜穿越;盛夏的高温使得冰川迅速溶化,木扎尔特河水暴涨,切断古道,人畜根本无法通行。最佳探险时间在每年的5月中旬—六月中旬或10月—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