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政协主席邓颖超接见在津全国政协委员,二排右第四人李继之,
二排左第六人是笔者先父。
李继之是20世纪后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当时教育界曾有“南刘北李”之说。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我国师范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价值。
李继之(1910—1993)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曾担任河北省文教部部长、1973—1983年担任天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是我国20世纪后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当时教育界曾有“南刘北李”之说,“南刘”指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刘佛年,“北李”指的就是李继之。李继之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提出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更重要的是他在20年前就提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对我们今天的师范教育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李校长在古稀之年主持校务,明确学校发展思路,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抓科研促教学,使天津师大走上了振兴之路。他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
《李继之教育文集》共收录了39篇文章,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文章涉及到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师范教育、中小学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师范教育理论所占比例最大,对教育实践改革的影响也最大。
李继之塑像伫立在天津师大“时间广场”西侧。校长高玉葆、李继之之子李光查及其夫人,天津市各区县教育局负责人、部分校友,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出席揭幕仪式。高玉葆在仪式上致辞。
【附:李继之简介】
李继之,男,汉族,1910年生,河北蠡县人。1929年3月参加革命,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保定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保定市委机关秘书,北平师范大学学生,邢台师范学校教员,归绥师范学院教员,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任游击队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人民自卫军第7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3纵队7支队24大队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副部长、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委,后勤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49年8月河北省教育厅第一副厅长、河北师范学院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1950年5月兼任学院党总支书记。1952年11月至1956年8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河北师范学院院院长。中共河北省委文教部部长,河北北京师范学院院长,天津市范学院副院长。1973至1983年担任天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83年任顾问,1990年12月离休,享受天津市副市级待遇。中共八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3年9月25日在天津逝世。
竹 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