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碑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坐落在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3公里石刻博物馆内(原立于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此碑形体庞大,为石灰石质结构,自下而上,由基石、龟趺、碑身、碑额四个部分累叠而成,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据考证为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碑。
这通碑原是唐碑,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修编《五礼新仪》,诏谕大名府尹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梁子美为讨好皇上,毁何进滔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礼新仪》。
碑首精雕八条巨龙,碑额阳面正中为宋徽宗篆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八字,简称“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碑文改刻为“御制五礼记碑文”,因而称“唐宋碑”。梁磨碑时,可能是因碑楼掩盖,两侧柳公权写的字才保留下来。历经千年的侵蚀,这些剩下不多的字迹,仍可辨出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
宋政和七年即公元1117年,此前它以唐何进滔德政碑示人,此后它则以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对照欧阳修和赵明诚记载下的文字,可见时代对它的改变,这种改变亦见于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九,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都有魏博节度使田绪遗爱碑,张弘靖书;何进滔德政碑,柳公权书,皆石刻之杰也。政和中,梁左丞子美为尹,皆毁之,以其石刻新颁五礼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