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故乡——额尔古纳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成吉思汗故乡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正源,史称“望建河”,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思为鄂温克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为中俄界河。
额尔古纳河上游是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的海拉尔河,同蒙古国境内流来的鄂嫩河在根河口汇聚,向下称为黑龙江。
额尔古纳河全长970公里,以海拉尔河为上源,全长1666公里。另说1,620公里(1,007哩,其中海拉尔河622公里)。主要支流有克鲁伦河。总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山岭森林,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
额尔古纳河大部流经宽阔的谷地,河水清澈,含沙量少。洪水时期部分洪水倒灌入呼伦池。额尔古纳河在漠河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同石勒喀河汇合为黑龙江。而克鲁伦河流入呼伦湖,呼伦湖以达兰鄂罗木河同额尔古纳河相联,盛水期湖水北流注入额尔古纳河,枯水期额尔古纳河倒灌回流呼伦湖。
大约公元6世纪中叶,铁木真的祖先乞彦氏和白鹿氏从额尔古纳起程,南迁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之源的布儿罕哈勒敦地区驻牧。
1206年,铁木真在鄂嫩河畔建立“伊和忙豁勒乌鲁斯”(大蒙古国)后,率领蒙古骑兵南征北战,逐步建立了真正世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前,额尔古纳河地区一直是他母亲的氏族弘吉剌部的游牧地,13世纪中分封给了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大弟弟哈萨尔。
建国后建立了额尔古纳旗,后来又分为额尔古纳左、右旗,在右旗的基础上成立了额尔古纳市。
哈拉哈河,南北朝时称嚎水,辽代称易刺河,明代称哈刺哈河,清代称喀尔喀河。
属额尔古纳河水系,乌尔逊河上游。发源于阿尔山开发区大兴安岭西麓五道沟东南山,流向为由东向西。经伊尔施至中蒙边境有努力木尔根河汇入后出境,最终泄入贝尔湖。
克鲁伦河,历史上,克鲁伦河曾称弓卢水、胪朐河、饮马河、怯绿连河,清朝至今,称为克鲁伦河。“克鲁伦”在蒙古语中译为“光润”之意,取其转意“发扬光大”而命此河名。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共和国肯特山东麓,自西而东到佐修奴勒庙附近进入中国境内,向东流经阿敦础鲁苏木、阿拉坦额莫勒镇注入呼伦湖。全长1264公里,在中国境内长约206.44公里。
克鲁伦河两岸被半荒漠的小山和丘陵所围绕,河谷宽约3000米—5000米,河面一般宽40米—90米,河道比较弯曲,河滩、湿地和沼泽较多,因其流域内多为半荒漠地形,地表径流不发育,故支流较少。
额尔古纳河沿岸地区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鱼类品种很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宜农、宜牧,是人类理想的天堂。
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养育过许多古代少数民族,古代蒙古部落曾经在此游牧、渔猎,并深为这片美丽的家园而自豪。
额尔古纳河全长970公里,比起世界上另外几条大的母亲河来,她还是个“小号”的母亲。她的总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台湾那么大。
沿途汇集了海拉尔河、根河等1800多条大小河流,有这么多河流,那草原能不好吗?其水系还包括呼伦湖、哈拉哈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今大部分属蒙古国,其下游流入呼伦湖)等。
到额尔古纳,在激流河里漂流是一种享受。激流河为额尔古纳河最大的支流之一,同样发源于大兴安岭,清澈透明。
额尔古纳河的根河湿地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湿地”,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沿根河两岸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120多公里,形成了与其他地方湿地风格不同的湿地。
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根河漂流,因为水流较缓,可以在阳光下安逸的入睡。
长667公里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曲折地勾画出了中国雄鸡状版图上巨冠的轮廓。自《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两国以河道中心为界。
如今,界河已被开发成风景区,供游人游览。乘船沿宽不过十余米的界河游览,但见滩岛星罗密布,河滩两岸溪流纵横、灌木丛生,俄罗斯村庄近在咫尺,不时可见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人在河边劳作、垂钓,一派异国风情。
在额尔古纳的室韦与恩河,还居住着2700多位俄罗斯族人和5000多位华俄后裔。19世纪时额尔古纳发现大量沙金,人们纷纷前来淘金,采金工们不少娶了俄罗斯女子为妻。
十月革命时,一批俄罗斯贵族为避难纷纷来到额尔古纳定居。经过一个世纪的通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俄后裔。他们虽然从相貌上还有着俄罗斯人的特征和部分生活习惯,但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让人慨叹时间、历史和文化的奇迹。
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成吉思汗的铁骑从此奔腾而出震撼世界;这里是中俄边界,有着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