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之旧居——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睦南道109号,该楼为英式别墅,摩登风格,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墙面与院墙面均为混水砂石罩面,点缀规则的点状琉缸砖,浑然一体,典雅清丽,设备齐全。内装修不是十分豪华,但壁炉、楼梯、门窗极有特色。
如果没有方先之,就没有中国现代骨科医疗事业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方先之,就没有全国各地骨科医学的人才济济。
1906年,方先之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方先之自幼勤奋好学,后进入浙江嘉兴的百年名校,秀州中学。在秀州中学1925年的毕业生名录上,方先之的名字赫然于纸上,那个时候,他叫“方先知”。
与此前我们寻访的另一位协和名医金显宅一样,方先之在1925年中学毕业后,也考入了上海沪江大学。按照入学时间来看,他是金显宅的“师弟”。
此后,沿着与师兄同样的足迹,方先之也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苦读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讲师,深受各级医师推崇及爱戴。1938年他被派往美国波士顿大学深造,回国后在协和医学院继续任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停办。协和很多知名医师都纷纷来到天津暂避,方先之只随身带了一只小皮箱。来津不久,张纪正、柯应夔等原协和医院医师与方先之商议筹办天和医院,意思是“天津的协和”。
1942年7月1日,天和医院开业,方先之负责骨科,兼看外科。骨科门诊开业之后,前来就诊者日益增多,骨科病床总是不够用,于是方先之决定自行筹办天津骨科医院。
筹办这所医院,方先之幸运地得到了周学熙的大力支持。在天和医院工作时,方先之曾为周学熙的夫人治过病,由于医术精湛,药到病除,因而深得周学熙信任。创办骨科医院,方先之找到周学熙寻求帮助,周学熙二话没说,立刻出面组织了骨科医院董事会。1944年8月1日,天津私人骨科医院在沙市道正式开业,方先之任院长。
方先之偏要闯这个“禁区”。他从1947年开始就对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进行临床实验,到1950年手术终获成功。
方先之的医学创新得到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苏联学者到中国参观的时候,对方先之的手术叹为观止。
1950年抗美援朝,方先之满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热忱,首批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奔赴前线救护伤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方先之每天从早到晚都坚持手术,千方百计地减轻伤员的痛苦。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