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紫竹林教堂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旧时的天津教堂,若以品位而论,莫过于法租界海河岸边的紫竹林教堂。
出入教堂的人大多为有身份的外国教徒和中国教徒中有地位的人,一般教徒是难以跻身其中的。
天主教紫竹林教堂,建于1872年,地点在圣路易路,又名圣路易教堂,位于今营口道东端海河岸边。教堂占地6.8亩,建筑面积779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紫竹林教堂因坐落在法租界的紫竹林村而得名。
紫竹林在租界早期开发中非常重要,为英法美等国最先占据的地方。因此,紫竹林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早期来华的外国人的著述中。
旧天津扶轮俱乐部董事长威尔弗雷德·彭内尔在《天津紫竹林》一文中记述道:“紫竹林,一个中国村庄的名字,先前位于一片烂泥和沼泽之中,外国租界就源于此。”另一部书中记载“拨给英、法、美租界的地域围绕着紫竹林村,其中心点距天津城南门两英里。这一区域在海河右岸有一片将近两英里的沿河地带”。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平面呈长方形,为三通廊,十字穹顶,外檐青砖饰面。建筑体量敦实厚重,装饰丰富,有雕刻精美的附壁柱和砖雕纹样。带有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其东侧建有带地下室的二层小楼一幢,为当年的神甫楼。紫竹林教堂为天津市区、县文物保护单位,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今紫竹林教堂内,祭台西侧的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用法文镌刻着为教堂建筑捐资者的名字,岁月沧桑,并没有将其磨灭掉。
义和团运动中,西方教堂成为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天津城乡的教堂多被焚毁,紫竹林得租界的地利而幸免仅存,并成为各地教徒、难民的避难所,一时间收容的教徒有一两千人之多。
站在今日紫竹林天主教堂外,很难想象出它昔日的风光。
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