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红色之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标签:
文化 |
分类: 爱国红色之旅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3225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
2008年7月,重庆市渝中区中国三峡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目标是“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继承西南博物院、重庆市博物馆丰厚积淀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整体提升了收藏、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与服务水平,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重庆市科普基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刘、邓首长主政西南和重庆,西南局主持文教工作的大文化人楚图南先生即着手筹建这座博物馆,名“西南博物院”。
筹建之初,贤者云集,宏图博大。恰逢成渝、宝成铁路兴建,丰硕的出土文物纷纷入驻博物院,一时蔚为大观。
西南大区首府西迁,重庆降为省辖市后,西南博物院筹建终止,原设计的一院七馆仅显一二,便夭折在蓝图上了。好在小平关心着此事,指示将新建于枇杷山上的市委办公楼改作重庆市博物馆。这个馆伏在枇杷山一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改革潮涌,这个馆有过几次走出枇杷山的冲动。
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三大机遇降临这座城市,这个馆与这座城市一道迎来巨大的希望。
当世界关注的三峡文物保护,由难点、热点逐渐成为亮点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决策者与建设者们,把这座博物馆献给了新的世纪。
这座博物馆有两个名字,一个承传于过去的重庆市博物馆,叫重庆博物馆;一个是新生的,由国务院批准的,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她收藏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梦想。她正努力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她与这座城市命脉相通,与这座城市的市民们休戚与共。
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