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96年4月3日,美国空军IFO21号航班在克罗地亚执行任务时,坠毁在距离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机场北部3公里外的山区。此次事故共造成35人遇难,和普通民用航班不同的是,这这架波音CT-43型军用机搭载了诸多美方政府要员,其中包括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的罗纳德·布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军用飞机事故的发生呢?
美丽的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
4月3号,杜布罗夫尼克是一个初春的阴雨天气,但是机场的天气状况越发恶劣,飞往杜布罗夫尼克的民用客机都停飞了,先期到达的人员一直没有看到有好转的迹象。迎接美方代表团的人员都在焦急等待这一架特殊使命的军用飞机。这架军方的CT-43型飞机原型是波音737型客机,为了方便客人在万米高空也能正常处理公务,美国空军特意将机舱打造成“空中办公厅”,这次IFO21号航班搭载的代表团由美国商务部部长罗纳德·布朗领衔。
图1、罗纳德·布朗和克林顿总统
罗纳德····布朗(Ronald Harmon Brown,1941~1996),是比尔·克林顿任总统期间的核心幕僚之一,曾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为克林顿的成功竞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商务部长,典型的“美国梦”代表。当时克罗地亚饱受内乱之苦,不久前双方刚签署一份停战协议。百废待兴,经济先行,布朗代表团这次到访此地是为了帮忙恢复当地经济。布朗先是从波西尼亚开始他的“拯救之旅”,杜布罗夫尼克是最后一站,此地在内战爆发前是当地旅游城市,克罗地亚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重新振兴旅游业。
图2、飞行状态的T-43
执行航班任务的波音CT-43虽然改装了客舱环境,但的驾驶舱却和波音737的保持一致。航班机长为戴维斯,他之前曾在前线服役,驾驶的机型为空中加油机,现在则执行运输机的运送工作。恶劣的天气也增加了航班降落的难度,戴维斯要求美国空军气象机构提供最新的天气资料,得到的消息并不乐观,他们要在雨中降落。虽然当地已达成了和平协议,但是潜在的威胁仍未消除,航班需要严格遵循航线飞行。由于该航班飞行员均为第一次飞往该地,飞机在准备进场时受到美空军E-3空中预警机的警告,告知IFO21号航班多次偏离航线。戴维斯为了让飞机保持在安全的航线上,所以飞机需要向西绕行大约15分钟航程。让飞行员头疼的不仅仅是机场持续恶化的天气,内战的动乱让包括机场在内的很多设施遭到破坏,新型的辅助降落系统尚未安装,如何安全的降落也成为此航班飞行员的一大挑战。
图3、戴维斯为了让飞机保持在安全的航线上,不得不绕飞很远的飞行距离
世界各地的机场大多具备精密的辅助降落仪器,多普勒雷达系统可以探测到附近的暴风雨天气,下滑道则保证客机精确的保持在正确的进近通道上,这些降落辅助设备为安全降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但是遭遇彻底破坏的杜布罗夫尼克甚至没有雷达用以监控降落的飞机。这座机场进近依靠无方向性信标(Non-Directional Beacon)引导飞机降落,这是一种通常放置在已知地点的无线装置。NDB和新型的甚高频全向信标(VOR)、TACAN等导航设备相比缺少测距等功能,它的信号也会受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杜布罗夫尼克有两个NDB装置,飞行员通过信号查看航图信息,沿着航道飞往机场。IFO21航班在等待第一个信号信息时,收到了先期降落航班飞行员的提醒,戴维斯得知杜布罗夫尼克的天气异常糟糕,如果进场失败的话最好备降附近的机场。时间的延误也成为IFO21航班飞行员身上无形的压力,与此同时戴维斯机长也收到杜布罗夫尼克塔台要求飞行高度的信息。飞行员在穿越暴风区的时候才收到第一个NDB的无线电信号,但是飞行员在如此厚的云层中穿行时,他们根本看不到地面的轮廓,只能依赖仪表系统进行降落。戴维斯机长决定进入盲降模式,侥幸的心理让他以为会随时看到机场跑道,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座700米的山峰。
图4、一般情况下航班沿着NDB信号执行进场程序
杜布罗夫尼克机场的导航设备在内战期间遭受重创,IFO21号航班上搭载有一具坠机位置指示器(CP1),飞机一旦失事,CP1能发射出超高频信号。但是杜布罗夫尼克机场既没有雷达也没有接受信号设备,地面人员甚至在IFO21号航班失事的时候还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各个航管中心也都获取不到该航班的消息。美国驻克大使得知IFO21号航班失去联络的消息后,立刻通知驻扎在附近的美军派出两架MA53型直升机展开搜救工作。恶劣的天气,超低的能见度,让搜救人员直至事发4小时后才在杜布罗夫尼克机场以北3千米的山顶上发现了飞机残骸。事故现场一片狼藉,飞机碎片和尸体散落在山坡上,只有飞机的尾部是完整的。现场清理共出34具尸体,救援队员发现一名女性还活着,遗憾的是在送医的途中因伤势过重去世。
图5、现场残骸中只有飞机的尾部是完整的
IFO21号坠机的噩耗很快便传回了美国本土,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也召开发布会通告这一情况,并和希拉里一起慰问了布朗部长的家人。此次事故也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特制的CT-43型军机会撞山?美国空军随即成立意外调查局以彻查事故真相,调查组发现他们在事故调查的初期就陷入了被动局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架CT-43型并没有安装“黑匣子”(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ockpit VoiceRecorder和飞行数据记录器Flight Data Recorder)。这个装置虽然是民用客机的标准配置,但却不是军用飞机的,调查组只能将矛头指向留在现场的残骸。调查员发现事发地点和机场有3千米远,经受严苛训练的军方飞行员怎么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图6、实线为进近标准航线,虚线为事发路线
事故调查专家为了得到飞机的实际飞行轨迹,特意从E-3空中预警机中提取了IFO21号航班的飞行轨迹。飞机前期的航线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最后进近的20公里处出现了7°的偏航情况,并径直向山体飞去,这个偏差很快便酿成惨案。调查员开始研究杜布罗夫尼克机场附近本应该淘汰的导航设备,这些装置在内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两座分开的NDB被用以引导飞机降落,一座将飞机引导到跑道,另一座则提示机场的具体位置。第一座NDB放置在附近的克洛赛普(Koločep)岛上,它能发送特定的摩斯码(Morse code)作为信号,机组成员听到信号后按照航图指示的航向飞就能到达机场。第二座NDB放置在机场,不过这个是指示飞机降落失败的装置,飞行员如果在看到机场前获取了这个NDB信号,此次降落就宣告失败,必须再绕飞一圈重新降落。调查员仔细的研究过这些设备后发现两座NDB都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事故发生前几天还通过了飞行测试。机上搭载乘客的敏感身份也给谣言蔓延提供了土壤,一时间各种内幕新闻层出不穷。
图7、美空军MH-53直升机在事发现场的照片
调查员在飞机残骸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们找到了飞机的自动定位仪(ADF),不过IFO21号航班上只装载了一具(普通客机都是搭载两具),这大为增加了飞行员准确降落的难度。由于飞机上只有一具ADF,飞行员在进近的时候只能听到进场NDB信号或是快要飞出机场时的警告信号,而不能同时接受两个NDB信号。再考虑到当时恶劣的天气因素,IFO21号航班的飞行员不得不更加依赖老旧的导航设备。调查员发现当飞机寻找NDB信号的时候通常会采用S形的飞行轨迹,IFO21号航班的航迹为笔直的一条线,这也不符合正常的飞行状态。调查员猜测机组成员在此次降落中选择了惯性导航系统(INS),INS系统是以陀螺和加速度计为敏感器件的导航参数解算系统,该系统根据陀螺的输出建立导航坐标系,根据加速度计输出解算出运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和位置。飞行员在飞行开始的时候输入特定位置信息,INS就能追踪到飞机的所有转向信息,它虽然是一个独立装置,但是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缺点——如果陀螺仪没有准确计算飞机所有的动作,飞机也会进入偏航的状态,这也能解释飞机为什么会偏离航道。
图8、杜布罗夫尼克机场
戏剧性的是,事故调查在飞机航图上取得突破。在天气恶劣,严重依赖INS的情况下,进场图是飞行员重要的辅助资料。调查员仔细的查阅了图表信息后发现一个大问题:图示中的下降高度是错误的。最低下降高度是飞行员一定能看到机场的高度,如果在这个高度看不到机场,飞行员必须放弃此次降落。但是调查员发现这张图表的最低下降高度并不符合美国的航空标准。由于杜布罗夫尼克机场地处山区,最低下降高度应在2800英尺以上,而IFO21号航班的飞行员使用得进场图只是略高于2100英尺,这比美国标准的安全高度低了大约700英尺。飞行员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一张非标准的进场图的时候,事故的发生成为一种必然。
图9、事故机同款的CT-43
为什么这架美国空军的CT-43型飞机没有配备杜布罗夫尼克机场必须的降落设备?为什么机组成员使用一份非标准的进场图?答案在驻扎在美军基地的某个高级军官(M上校)身上找到了。M上校负责将贵客空运到目的地,但是不断增加的数量和不在增加的预算让他难以为继。美国空军曾下令,美军在国外的活动必须通过美方或者空军方的评估才能执行该行动。IFO21号航班所执行的任务并未被核准,机组成员所使用的吉普森航图(JEPPESENCHART)也没有经过检查,所以这张不符合标准的进场图也进入到了IFO21号航班的驾驶舱。M上校称,如果飞机只能降落在经过核准的机场中,他们会很难执行一些任务。核准机场信息耗时耗资巨大,所以M上校取消了核准杜布罗夫尼克机场在内的数个机场任务。M上校的个人决定完全背离了美国国防部的要求,这也让IFO21号航班从起飞伊始就埋下了事故的祸根。
图10、夕阳下的杜布罗夫尼克机场
地面导航设备的不健全、恶劣的天气、非标准航图和陌生的目的地机场,阴差阳错的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调查组通过走访数百人,完成的事故报告厚达七千页。报告显示IFO21号航班是由于杜布罗夫尼克机场糟糕的导航设备、某些人和机构的疏忽造成的。机组成员同样对此要付一定的责任,空军领导亦遭受“指挥不当”的指控,两名军方高层予以免职处理。这也对美国空军造成深远影响,要求所有军用飞机均安装完整的“黑匣子”,飞机只能降落在经过国防部批准的机场。
空难不仅改变了航空史,还改变了美国空军。
援引资料:
1、NationalGeographicChanne
更多航空故事请关注:
微博:航空之家YankeeJoe
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航空之家
微信公众号:hangkongzhijia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