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向集刘老师专栏】之七十九自昭明德

(2018-07-01 23:23:02)
标签:

经典

刘君祖

文化

易經

刘老师专栏

分类: 如向集──刘老师专栏

这阵子配合厦门咸临书院开张授易,频繁在两岸飞来飞去,实体书院与视频、音频等网络平台的易学群组,也自然而然开展许多,旧雨新知「易龄」在十年以上的比比皆是。大致看来,很多人对习易很有兴趣,却都觉得门坎太高,摸索多年难得其门而入,正所谓万仞宫墙,不见宗庙之美与百官之富。

《易经》难不难呢?实在说,当然难!称其很简单的根本是不负责任的空话,今日世变日亟,讲明正学、精穷奥业,以谋机敏应对无比重要,哗众取宠实在无谓。泛泛之学、夸炫之术,只有助长业障贻误后学。

易为群经之首,华夏文明之源,诸子思想与百家技艺几乎都受其或多或少的影响。卦爻符号与系统思考成形于文字发明之前,理气象数兼备,辞变象占俱全,放眼中外古今巨典实无二作。伏羲画卦开辟天地,很快就衍绎出六十四卦的模型,近世地下文物出土早就是六爻卦的运用,姑且不论夏易连山、殷易归藏之说,现今还有人讲周文王重卦,不知读书是何脑筋?至于文王写卦辞、周公续爻辞之说,也夸张了伐纣代殷的事功,于理必不如是。孔子旷古大圣,易传中多处子曰,为其思想心得,并非自撰。简言之,「易之兴」与文王有关,「易之作」则归于跨越千年的集体创作较符实际。

后世许多术数法门喜援易以说事,其实于经传本身恐怕缺乏基本认识,不是说风水、六壬、奇门、星术与易绝无关系,亦非否定其技艺有专攻,而是结合了人情自利好私的弱点,与大易开物成务之旨确易悖离而混淆视听,这就不容不辩正。即以易占而论,「唯易不可以占险」,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占了也没用,煌煌易理不可能用来助恶,占问世界杯足球赛胜负可能精准,若依此参加赌盘多半失效。张载名言:「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又有谚云:「有是德,方应是占。」确有所见,并非泛泛的道德劝说。

证诸今本卦爻辞中,多有因人而异的吉凶断词,如「君子吉,小人否」、「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妇人吉,夫子凶」等,便知所言非虚。其实蒙卦启发人情蒙昧,迷于嗜欲,斲丧天机,卦辞中早已明示:「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正心诚意才有利,烦渎亵渎肯定问不出真相。〈彖传〉结语:「蒙以养正,圣功也!」〈大象传〉剀切训示:「君子以果行育德。」习易为内圣外王之业,功成德就为期,与境界修为有关,哪里只是输赢胜负的斤斤算计呢?

由易的创作缘由看,当初确有帝王学的培智考虑,一般常民识字者少,又缺乏领导统御和剧烈斗争的经验,当然无缘修习。孔子有教无类的做法,让王官学进入民间,习易者多半仍有天下士的抱负,或者说仍属知识菁英,与普罗大众无涉。历代专制帝王可能重视皇子王孙的经典教育,未必真希望天下太多人都深入学习吧?这也是《易经》门坎特高的原因之一。现代当然教育自由开放,没有这种期许与准备功夫,授易习易还是以盲导盲,难入真实理地。深入浅出的普及工作是必要的,再怎么通俗仍有一定深度与制限,通俗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经纶智慧,绝不等同于将原本高明微妙的道术降格以求的媚俗啊!

所以,《礼记经解》论六经教化,称易教为「絜静精微而不贼」,贼即伤人害己离经叛道,心思洁静才能占断精微,都跟修为有关。我习易授易数十年,也有切中肯綮的一段顺口溜:「易经真的不好学,你如果不够勤奋好学,肯定学不好,有些人习染业障满身,还可能不学好!」

今日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科技有飞速的发展,未来必将是重塑世景、改变人类生活的利器。易与其相似的功能为大数据库、高速运算及深度学习。64卦384爻共4096种类型错综复杂的变化,穷尽了宇宙人生的各种境遇,有些为前人所经历,有些由于发生机率低,可能还未真正出现过,一旦卦爻结构成立后,亦可推算出最佳的应对之策。我搜集占例数十年,迄今约3100出头,换言之,还有近千种情境未遇未见未闻。大畜卦〈大象传〉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经就是个浩瀚无涯的大数据库。〈系辞传〉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杂卦传〉称:「咸,速也。」有易占经验者皆能体会并肯定赞叹。高速运算与深度学习,也是易经的长项与特性。

易与人工智能相异处为何?我即以此占问,得出晋卦初、二、五爻动,齐变为履卦。晋卦〈大象传〉称:「君子以自昭明德。」在明明德,开发自性,日新又新。履卦以复见天地之心的核心原创力为主,实事求是,敦笃修行。这些皆非机器人所能,这是易学永远不会被取代,亘古如新的价值所在。

再有,精通易学后,再读再看中国所有经典,都能高屋建瓴深透关照其底蕴特色,才真正看得懂其奥妙处,不会流于浮泛浅虚。因此大易虽难,反而是条一法通则百法通的快捷方式,所谓「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世之好学深思君子,其裁量焉。

http://www.tweching.org.tw/eNews/20180701/images/B01_01.jpg

图说:刘君祖老师于厦门咸临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