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和差问题

(2018-04-02 08:51:05)
标签:

四年级

和差问题

锐英教育

全托

育儿

分类: 学子园地

 和差问题

换一种方式看教育 换一种眼光看学生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要分别求这两个数就属和差问题,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性,为以后继续学习和倍、差倍问题做准备.

2.总结归纳出解决和差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点拨: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和差问题需要我们画线段图来分析,

方法如下:

方法一: (和+差)÷2=大数 和-大数=小数 方法二: (和-差)÷2=小数 和-小数=大数 例题精讲

基本的和差问题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解析】本题也是和差问题的基本题型,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如下:

方法一:把第二筐多的10千克减掉,看成两个第一筐的重量来计算.

第一筐列式:(150-10)÷2=70(千克),第二筐:70+10=80(千克).

方法二:把第一筐少的10千克补上,看成两个第二筐的重量来计算.

第二筐列式:(150+10)÷2=80(千克),第一筐:80-10=70(千克)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问

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

 

【解析】首先要理解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那么甲、乙两人一分钟就打了240÷2=120(个).这

样就转换成典型和差问题了.

方法一:甲:(240÷2+10)÷2=65(个) 乙:65-10=55(个) 

方法二:乙:(240÷2-10)÷2=55(个) 甲:55+10=65(个) 

在研究完这两种方法以后,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来总结和差问题的解决方法.解答和差问题的应用题,可以先画出线段图,从线段图上找到大数和小数,并找到解决方法. (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两数的差=较大的数 (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大的数 较大的数-两数的差=较小的数

例3.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6,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两个连续奇数的差是2,利用和差公式解答如下.

较大数:(36-2)÷2=17 较小数:36-17=19 

例4.甲、乙两校共有学生1050人,部分学生因搬家需要转学,已知由甲校转入乙校20人,这

样甲校比乙校还多10人,求两校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解析】这道题虽然只告诉了我们两个数的和,但是两数的差属于隐藏条件.由甲校转入乙校20

人,这样甲校比乙校还多10人,实际上甲校比乙校多20x2+10=50 (人),找到了隐藏的差,就转变成了典型的和差问题.

列式:乙:(1050-50)÷2=500 (人) 甲:1050-500=550 (人) 

例5.有三块布料一共190米,第二块比第一块长20米,第三块比第二块长30米.每块布料各长

多少米?

 

【解析】先画线段图,从线段图可以看出,以第一块为标准,第二块减少20米,第三块减少

20+30=50 (米),总和减少20+50=70 (米),即190-70=120(米).120米相当于第一块布料长的3倍,求出第一块布料的长度,第二块、第三块就可以求出.

第一块布料长度的3倍是:190-(20+20+30)=120 (米)  第一块布料的长度是: 120÷3=40(米) 第二块布料的长度是: 40+20=60(米) 第三块布料的长度是: 60+30=90(米)

例6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56包,从乙仓库调8包到甲仓库,两个仓库大米的包数就同样多了,

甲、乙两个仓库原有大米各多少包?

【解析】乙比甲多8x2=16(包)

 甲:(56-16)÷2=20(包) 乙:56-20=36(包)

答:甲仓库有大米20包,乙仓库有大米36包.

课外拓展

1.果园共260棵桃树和梨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多2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解析】方法一:桃树:(260+20)÷2=140(棵) 梨树:140-20=120(棵) 

方法二:梨树:(260-20)÷2=120(棵) 桃树:120+20=140(棵) 

答:桃树有140棵,梨树有120棵.

2.有一根钢管长12米,要锯成两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短2米.每段各长多少米?

 【解析】第一段:(12-2)÷2=5 (米) 第二段:12-5=7 (米)

答:第一段长5米,第二段长7米.

3.陈红和李玲平均身高为130厘米,陈红比李玲高8厘米,陈红和李玲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解析】陈红和李玲平均身高为130厘米,她们身高的和为:130x2=260 (厘米)

方法一:陈红:(260+8)÷2=134 (厘米) 李玲:134-8=126 (厘米) 

方法二:李玲:(260-8)÷2 =126 (厘米) 陈红:126+8=134(厘米) 

4.长方形操场的长与宽相差80米,沿操场跑一周是400米,求这个操场的长与宽是多少米?

 

【解析】长方形一周的长是指两条长和两条宽的和,由条件可知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为

400÷2=200 (米),由此我们就知道了长和宽之和是200米,又知道长和宽之差是80米,根据和差问题来解答:

方法一:长:(200+80)÷2=140 (米) 宽:140-80=60(米) 

方法二:宽:(200-80)÷2=60 (米) 长:60+80=140(米) 

5.丁丁在期中考试时,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是91分,数学比语文多2分,那么丁丁语文和数学

各得了多少分?

 

【解析】在这道题中,我们已知丁丁数学成绩比语文成绩多2分,也就是知道了数学成绩和语文

成绩之差,如果找到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之和,就转换成和差问题来解答了.又因为知道了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1分,那么两科成绩之和就是91x2=182(分).

方法一:数学:(182+2)÷2=92(分) 语文:92-2=90(分) 

方法二:语文:(182-2)÷2=90(分) 数学:90+2=92(分) 

6.图书馆的书架上、下两层共存书220本,如果从上层拿出10本放入下层,则两层书架上书数

相等.求原来上、下层各存书多少本?

 

【解析】根据从上层拿出10本放入下层后两层书架上

的书同样多,可以知道上层书架上的书比下层书架上的书多2个10本,如果从上层书架中减去10x2=20(本),就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那么上、下两层书架上书的总数减少了20本,这时上、下两层书架上的书的总数就相当于下层书架上书的2倍.

方法一:下层:(220-20)÷2=100 (本) 上层:220-100=120 (本) 

方法二:上层:(220+20)÷2=120(本)下层:220-120=100(本) 

7.有大、小两个油桶,一共装油24千克,两个油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9千克和5千

克.问:原来大、 小两个油桶各装油多少千克?

【解析】两个油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9千克和5千克,那么也就是说大桶比小桶多4

千克的油,知道这两桶油的和,又找到了这两桶油的差,这道题就变成了典型的和差问题的应用题了.

方法一:大桶:(24+4)÷2=14(千克) 小桶:14-4=10(千克)

方法二:小桶:(24-4)÷2=10(千克) 大桶24-10=14(千克)

 8.两箱图书共有66本,甲箱如果借出10本,就比乙箱少4本.甲、乙两箱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解析】已知甲箱借出10本图书后,比乙箱少4本,可知甲箱原来比乙箱多10-4=6(本)图书.

方法一:甲箱:(66+6)÷2=36(本) 乙箱:36-6=30(本) 

方法二:乙箱:(66-6)÷2=30(本) 甲箱:30+6=36(本) 

9.方方和圆圆共有图书70本,如果方方给圆圆5本,那么圆圆就比方方多4本.问:方方和圆

圆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析】方方给圆圆5本后,圆圆比方方多4本.,那么芳芳比圆圆多5×2-4=6(本)图书.原来

方方有:(70+6)÷2=38(本),圆圆有:38-6=32(本).

10.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5,甲数比乙数多4,乙数比丙数多4,求丙数.

【解析】已知甲数比乙数多4,乙数比丙数多4,可求出甲数比丙数多4+4=8.如果甲数少8,

乙数少4,则甲、乙、丙三数相等,,差正好是丙的3倍,除以3便可求出丙

数: 105-(8+4)=93 

  丙数:  93÷3=31 

答:丙数是31。

11.锐英教育新进99本书,分给三、四、五三个年级,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分了2本,四年级 比五年级多分了5本,三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书?

【解析】我们用图来表示题意:

此题从两个数量扩展到三个数量.已知三年级比四 年级 多分了2本,四年级比五年级多分了5本,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三年级比五年级多分了2+5=7(本).如果三年级少拿7本,四年级少拿5本,那么书的总数就要减少7+5=12(本),总共就是99-12=87(本).87本相当于五年级所有的书本数的3倍,由此可以算出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人各自书本的数量.

五年级:[99-(2+5)-5]÷3=29(本) 四年级:29+5=34(本) 三年级:34+2=36(本)

12.草地上有黑兔、白兔、灰兔共27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灰兔比白免少2只.黑兔、白兔、

灰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画图分析:黑兔比白兔多2只,灰兔比白免少2只,把黑兔比白兔多的,补到灰兔比白

免少的部分,这样黑兔、白兔、灰兔共27只也可以看成是3倍白兔这么多,因此可以先求出白兔的只数.

列式:白兔:27÷3=9(只)黑兔:9+2=11(只) 灰兔:9-2=7(只)

13.一个三层书架共放书108本.上层比中层多放11本,下层比中层少放5本,上、中、下三层 各放书多少本?

【解析】 中:(108-11+5)÷3=34(本),上:34+11=45(本),下:34-5=29(本)。 评析:(1)此题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会更直观,易懂。

(2)这道题原题的解法是先求中层的书,这样比较简单.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对这道题的

理解,建议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先求上层的书的数量,或者先求下层书的数量。

 

14.如右图,4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和1个小正方形拼成了1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64平

方分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问长方形的宽是几分米?

【解析】对64和4进行拆分:64=8×8;4=2×2。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

即长方形长与宽的和为8;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即长方形长和宽的差为2。所以,长方形的宽为:(8-2)÷2=3(分米)。

 

15.大象、老虎、猴子三只动物的年龄中,大象和老虎共90岁,大象和猴子共70岁,老虎和猴子共40岁,你算一算,三只动物各多少岁?

【解析】大象、老虎、猴子三只动物的年龄和:(90+70+40)÷2=100(只) 

大象的年龄:100-40=60(岁) 

老虎的年龄:100-70=30(岁) 

猴子的年龄:100-90=10(岁)

答:大象60岁,老虎30岁,猴子10岁. 

解法2,利用和差问题解决

1 大象+老虎=90岁

2 大象+猴子=70岁

3 老虎+猴子=40岁

观察1和2 式子 都有大象 说明老虎比猴子大 90-70=20岁(老虎与猴子的差) 第3个式子 是老虎与猴子的和。 利用和差 再解决。

16.附加题 .

甲乙二人到书店买同一本书,看了书定价后,甲还缺少5元,乙还缺6.2元,两人的钱合起来共16.8元,问两人合买一本,他们的钱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

方法一:因为他们买的同一本书,甲比乙多带6.2-5=1.2元。 甲的钱:(16.8+1.2)÷2=9元

书钱:9+5=14元 16.8-14=2.8元 方法二:假设给甲 5元,再给乙6.2元,他们一共就有16.8+5+6.2=28元 两本书的价钱。 书:(16.8+5+6.2)÷2=14元 16.8-14=2.8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