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佬范勇宏:如何找到涨1000倍的成长股(节选)
(2013-09-22 14:26:43)
标签:
股票价值投资 |
分类: 股市充电 |
原文地址:http://money.stockstar.com/SS2013050900001375.shtml
如何选择成长股?成长股投资大师都有经典论述,给出了具体的选股标准。费雪给出了15条“军规”,这15 个要点如下:
1.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 和公司规模相比,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效果?
4. 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 公司利润率高不高?
6. 公司做了什么事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 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 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 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 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如何?
11. 公司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
12. 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预见的将来,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阶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 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及正直态度是否毋庸置疑?
而巴菲特的选股原则可以概括为:最好是消费垄断企业;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有稳定的经营史;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财务稳健;经营效率高、收益好;资本支出少、自有现金流充沛;价格合理。
彼得·林奇给出了定量的选择成长股标准:公司规模小;新成立时间不长;年平均增长率20%~25%;采用PEG估值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寻找目标;投资快速成长型公司一定要弄清楚增长期什么时候结束,要明白自己的买入价格等。
成长股投资大师托马斯·罗· 普莱斯(Thomas RowePrice,普信集团创始人)有句经典的话:“经过几年的思索,我现在越来越坚信,最好的价值投资方式是,找到一个仍处于成长周期内的产业,判定该产业内最具发展前景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些股票。”他的选股标准是:非同凡响的市场和产品开发能力;行业内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受政府的严格管制;人力资源总成本极低,但单个雇员待遇较优;每股收益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雪拜· 科伦·戴维斯因“长期成长投资法”闻名于世。他认为,优秀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反而可以利用竞争对手的退出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投资领域也有“瑞雪兆丰年”。“长期成长投资法”的精髓在于,在低价位买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并长期投资,在选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流的管理、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资本回报率高、运营成本低、不断扩张或主导的市场份额、成功的收购纪录、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产品或服务不会过时、成功的国际化运营、创新。
选择成长股的标准很多,概言之最基本的标准无外乎管理层、公司治理、盈利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结合A股市场的具体情况,可以归纳为6个标准:
1.广阔成长空间:行业销售总额较大且持续增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市值较低。
2.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链地位有利、盈利能力强、存在行业壁垒(品牌、渠道、技术、资源等).
3.卓越企业家精神:核心人物威望高、具有正确的战略眼光、管理团队稳定、执行力强。
4.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一致、管理团队激励充分。
5.良好的沟通关系:公司公开透明,与投资者保持良好关系。
6。合理的估值水平: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等较低。符合这些基本标准后,还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和企业内部各阶层的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判断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用一个例子也许能更好地说明这一思想。弗雷德里克·R·科布里克是美国著名的成长股基金经理,他管理的“道富研究资本基金”被《今日美国》评为15 年来最优秀的5只基金之一,科布里克“资本增值基金”则被评为20 世纪90年代大牛市中最优秀的5 只基金之一。他的著作《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系统总结了投资成长型公司的方法和BASM选股模型。科布里克的投资理念强调以远见卓识来挑选伟大的企业,并以足够的耐心长期持有。在投资实践中,科布里克运用这一模型发掘了麦当劳、联邦快递、耐克、微软、戴尔、思科、谷歌等一系列大牛股,与之共同成长并最终获得丰厚回报。科布里克的方法蕴含的恰恰是分享伟大企业成长成果的思想。
那么,什么样的行业容易找到成长股?一般而言,科技、消费行业是最容易产生成长股的地方,可以从三个切入点寻找。
1. 从技术革命及产品生命周期寻找。经济史学家威廉·斯特劳斯在《世代:1584 年到2069 年的美国未来历史》(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AmericasFuture,1584~2069)中提出了两代人构成、完成技术创新周期的观点:创新季、增长繁荣季、震荡季、成熟繁荣季,形成了80年的新经济周期。在大的技术创新周期下,又存在大量的应用产品的S型普及周期。比如,手机普及率从1994年的10%迅速达到2007年的90%,孕育了成长股诺基亚;2007 年恰巧是诺基亚走向没落的年份,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将前者取代。1929年美国家庭汽车普及率达到90%,持续10 年的大繁荣期也在这一年走向终结。宽带技术普及率从2000 年的10%急剧上升至2008年的90%;如果没有新一轮创新,成长将走向终结。在大的技术创新框架下,把握新产品生命周期,是预测成长股出现及终结的有效方法。
2. 从人口消费周期寻找。哈里· 登特(Harry Dent)通过研究详尽的人口经济学数据发现,一代人从出生、成长、成年、生育、退休,将分别造就婴儿用品、教育、房地产、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的景气与不景气交替。以美国为例,25~29岁是美国人家庭开支增长最快的阶段,购买住宅高点平均发生在31岁,医疗费用支出在60岁以上快速上升。跟踪婴儿潮人口并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最易出现成长股的领域。人口金字塔越是“不平衡”,人口经济学的研究越有价值。中国是人口金字塔失衡的典型国家。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牛市与人口金字塔数据惊人地吻合,也孕育了像万科A这种上涨超1 000 倍的大牛股。
3.从特定经济体发展阶段寻找。该角度对国际投资和全球资产配置更有意义。中国过去十几年持续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实际上是在重复美国100年前的老路;越南基本在重复中国过去20年的老路。特定发展阶段,总会有一些行业强劲发展,而该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又能获得超越该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比如特定阶段的钢铁、汽车,特定阶段的地产、家电等。我们应从领先经济发展阶段半步甚至一步的角度,寻找高成长领域,遴选出资质优异的公司。
通过简单对以上两个成长股案例的回顾,我们可以提炼出成长股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成长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以房地产销售、固定资产投资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阶段,万科A和三一重工也符合周期性成长股的标准,因为这一经济增长阶段给相应行业及公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苏宁电器的成长阶段也契合了中国家电需求持续高增长和家电销售业态革命的背景。在目前经济转型阶段,未来的成长股会更多产生于消费服务、医疗保健、科技、机器替代人工等领域,这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二是优秀的管理层和良好的体制。管理层和体制是决定一家公司能否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能否在经济波动中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转型成长类公司也往往是先有体制或管理团队的变革,再有公司的转型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成长股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两点,幸运的行业和优秀的管理层。
判断成长股的成长性来源和持续性是成长型投资的关键。发现处于生命周期早期的成长股并以较低价格买入是成长型投资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而规避伪成长股和在成长增速放缓时及时卖出是防范成长股风险的重要手段。成长并不必然增加公司的内在价值。资本杀手型的公司,其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低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其增长得越快,越需股东和债权人持续地投入(例如重资产低回报率的航空业和造纸业),对企业价值的毁损越严重。成长股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阶段性地不达预期或遭遇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如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被损毁,这种“天使堕落”(FallingAngel)式的下跌往往是成长股较好的买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