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小辛巴的只言小思180(君之静气)

(2012-05-03 08:55:04)
标签:

转载

分类: 股市充电
看君一搏文,胜读几本书!辛巴兄的文章总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很适合我这个粗浅之人学习。

小小辛巴的只言小思180(君之静气)

 

交易者应当有君临天下的气度,只有小天下,才能成就自己的道。

不要在意资金大小,而要注意收益率怎么样。

不要盲从他人,而要坚持理性与独立思考。

 

之所以发此感叹,主要是@蓝海投资者用微博问了我一些问题,我无法用短短的140个字说清楚,当时对答如下:

@蓝海投资者 “看了你的股票配置,怎么现在一直就弄小盘股,还有重炮攻击手券商股这类为什么没有配置呢?是什么原因?”

@小小辛巴之家 “因为总体而言,我已不是当年的我,现在考虑问题更长远。现在考虑的不是只赚这波快钱,而是更注重今后五到十年的长远收益。”

@蓝海投资者 “那么辛巴兄的意思是不是指的是你写的银河舰队操作是比较适合小资金?而你现在资金比较大所以更加追求稳定了?那么我们这类小资金是不是配置一些券商股呢?”

 

关于组合配置问题,我已经在之前的系列博文中反复解说了,这里就不多谈了。

我这里主要说说资金大小及券商股配置问题。

 

从我十多年前踏入这个市场起,我从来就没有把资金大小当作过问题,虽然资金大小在短期进出上是有所差别,但是,对于选择好股票伴随公司成长的长线交易而言,资金大小的差别是不大的。最终我们衡量交易水平的主要是收益率,而不是资金大小。

 

决定交易安全的不是资金大小,而是正确判断,纵有千万资金,一旦看错,不但一毛钱赚不到,还赔得要死。

在那种情况下,哪怕资金再大也救不了错误的自己,就像人不可能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凭空提起来一样。

 

有些小散们因为资金小,一方面对大资金顶礼膜拜天天捉摸着跟庄,另一方面又仗着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忙进忙出,养成了不注意风险的习惯。

这种坏习惯在资金小时,还显现不出来,但一旦放大到一定规模,其危害则相当大。

要知道,现在不小心赔掉10%也许只有一、两万,但是,将来不小心赔掉的10%可能就是一百万、一千万。

要知道,巴菲特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也就是20%多一点,你随随便便就亏掉个10%,又怎么能达到他那种境界?

 

其实资金小的最大优势不是灵动,而是自由,在现实世界里,自由有时表现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资本市场里,自由地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是更重要的自由。

 

相对于资金量大的专业机构,小散们的唯一优势就是没有业绩排名压力的约束,买与卖都可以自己独立决策,很少受到其他人的强制,而好心态正是好交易业绩的重要保证,但如果天天想赚快钱,养成了只注重盈利不注重风险的心态,那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最大优势。

 

事实上,操纵那些大资金的所谓基金经理,大多都很年青,并不比在座的各位年长多少,交易经验与人性的磨练同样不足,跟着他们走,不是看低了自己吗?

 

所以,当年即便我的起步资金只有几万,我探究的也是怎么理性地把事情做对,而随着交易渐多,我慢慢知道了如何避险,不管资金多小,我也要做组合配置,也要强调现金与仓位管理。我始终相信,只有习惯了慎对风险的交易模式,才能做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哪怕是千军万马,也不过手中的棋局。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仅靠想是不够的,还得一开始就养成元帅的习惯与气度。

孔子自小就没把自己当常人,在其他孩子还在玩耍的时候,他却去学习成人化的礼仪,长大了才能去教化大众。

而年仅二十三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虽受宦官王振所误,被俘土木堡,但他却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气度,这种气度感化得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军官也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力,甚至在他回国后被弟弟关押期间,奉王命来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影响得任其驱使。他最后证明了,只要从小养成的王气还在,哪怕是形单影只,一样也可以夺取江山。(相关精彩描写,详见《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卷)

 

不管实力大小,永远保持静看天下风云的气度;

不管资金多少,始终磨炼严控风险稳健前行的能力。

 

具体到券商股的配置上,同样也是大局观的问题。

 

不少人看过我2009年写的《银河舰队》,我在里面指出,周期波动股在行业景气时超涨,在行业萧条时超跌,如果能够把握好行业荣衰,那么可以有很好的获利机会,但是,由于一般人很难了解真实的行业信息,所以很难把握。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周期股普通交易者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大家虽然不了解其他行业,但对天天都在看的股票市场的荣衰还是很了解的,该行业的券商股往往在牛市中超涨,又在熊市中超跌,有放大波动的效应。考虑到券商股机会与风险并存的特点,如果一旦确认牛市,我们就应对券商股建重仓,使其成为仓位组合的重炮手。此外,我还对券商股应如何获利出局、换股调仓进行了充分阐述。

 

而我在2011年底、2012年初的上证2132点前后,反复断言2012年将是一个牛市,当时的券商股大多在低位还未启动;而最近的这一次下跌,我也断言是牛市的第一次调整,如果想逢低买券商股,应该还有机会。

 

但我在操作上却没有像过去一样,去赚这笔确定性较高的钱(这几个月,市场中表现最好的一大类股就是券商股)。

这证明,要么是我怀疑市场的判断;

要么是我怀疑自己的理论。

 

在这点上,我承认,我无法做到全知全对全会,我相信,也不可能有人做到。

我也会有失误,当然啦,这个失误最终有多大,还得一、两年后看才会知道。

 

当时,之所以没有配置券商股主要是以下原因:

 

由于券商股具有放大波动的作用,涨幅虽然大,跌起来也很惨,所以券商股在熊市的下跌中是绝对要跌过头的,因此,为了防止券商股的超跌伤害,对于大底一定要准确判断。

 

虽然事后看,2132点的底很清楚,但事前与事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这也是股票市场的魅力所在:当下永远是迷迷糊糊的,上帝很公平地对待大家,不管是大师还是散户,谁也不敢对将来的变化轻易打包票。

 

我对于如何判断股市大底,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不仅仅考虑大盘的整体市盈率与市净率,因为大盘既有可能在15倍市盈率见底,也有可能在12倍甚至11倍市盈率见底,太早进入的话,从15倍跌到11倍还得下跌25%,而个股可能还得普遍跌30-50%,所以,我在判断大底时不仅考虑大盘整体位置,还得加上历来大底的三个条件:一是国家不止一次以公开行动救市,二是新股停发,三是资金面放宽。

 

再回过头去看看当时的市场情势,救市行动有了,资金面放宽也有了,而新股停发虽然有一些类似形态出现(新主席上任后大大降低了新股审核通过的速度),但并没有出现历次熊市大底所应有的新股都发不出去只好停发的窘况。

 

多头不死,空头不止,从历史经验来看,只要炒新力量没有耗尽,熊市的调整也就不够充分,这种状态开始的上升大多变成大反弹(漫漫熊途的下跌中继)。

 

作为理性的交易者,既要有历史经验,也不能全信历史,如果一切都能靠历史的话,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就应该是历史学家。牢记格雷厄姆所说的:“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多数投资格言失于概括的简单性或存在偏见与偏好。因此,如不仔细思考的话,它们在过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的。许多其他类似的陈词滥调,现在要么是不正确的,要么因例外太多而毫无用处。”

只有理性的综合判断,才是我们一直赖以致胜的法宝。

 

所以,尽管我当时精力放在了小盘股的挖掘上,我还是有仔细结合历史经验作思考,鉴于当时指数确在历史性低位(点位比十年前还低),估值达到历史最低,国家已开始救市,大蓝筹股东增持,中国神华、中国石油、招商银行等已经有提前见底迹象,综合来看,从指数上来说,是很难再创新低了,之后不久,熊市见底的最后一个市场化标志出现(以茅台为首的熊市牛股以及小盘股最后杀跌),所以,我第一时间确认了底部。

 

并在当时发微博称:

@小小辛巴之家 2011-12-28 16:48

【空头溃败】今日大盘在大蓝筹中信证券、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西电、上海医药的强力反攻下实现反转。空头们如不能利用2011年最后两个交易日的盘中小幅回落,实现建仓一半的最基本要求,将会在明年的牛市中后悔一辈子。

 

当时对应点位为2134点,比2132点早了5个交易日;中信证券最低价9.47元,比最低价9.07元高了0.4元,还不够精确。http://s9/middle/60aca016hbf0ed2a70fd8&690

 

我能确认大底,为什么没有像往年一样重仓券商股呢?主要还是因为,我所要的三大见底条件之一(新股停发还不具备),由于,整个市场只是蓝筹股调整较充分,大部分中小盘股还有较大下跌空间,虽然我能确认指数见底,但对整个市场将筑底多久,并没有把握,像这种状态起来的牛市,往往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弱牛市,期间反复会很多,券商股即使前期有所表现,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具备像2006-2007年,2009年那样的翻好几倍的能力。

 

如果,风险不能用大收益来补偿,那我宁愿选择更稳妥的交易。所以,我当时没有考虑券商股,而考虑了有更长远价值的,已调整到位的,第一底基的数只次新小盘股。

 

如果,今年如我预料的是一个牛市的话,那么,各类股票都会有表现的机会,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如果,预测失败的话,也没有什么,我所建仓的股票已深具安全边际,且我还保留15%左右的资金,仍有周旋余地。

 

而对于其他交易者,我认为不管资金大小,关键是把事情做对,如果年初没有把握住券商股的机会,现在再去追高,已经不划算了,虽不排除短期赚钱,但同样无法防止跌回近期买入价的风险。

 

至于我的年初配置,股市如棋局局新,我也不可能复制自己过去的某些成功交易,又何况,还没下到最后,谁又知道我的这些尚处在开局阶段的慢着、冷棋、闲子,又将会在中盘与收官中发挥什么威力呢?

如果这两年我有什么寸进的话,那就是: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小小辛巴201252日夜写于鹭岛百家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