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恒集团-我所能预见的未来

标签:
转载 |
一、中恒总体已确定投资项目概况
http://s1/middle/72faa003ha1bde45c6390&690
注:医药物流商贸行业的产值是交易额,而非企业的产值。
二、首期项目投资概况
http://s8/middle/72faa003ha1bdcdb235b7&690
三、在建项目经济效益预测
http://s8/middle/72faa003ha1bdd8cbc297&690
http://s3/middle/72faa003ha1bdc3ab1a82&690
注:
1、红霉素一期含0.75亿支血栓通的投资,估计是想享受区统筹项目的优惠政策与红霉素一起立项了,目前已确定的是血栓通产能如下:一期0.3亿支,二期产业化0.6亿支,本次红霉素追加0.75亿支,按与步长2012年的销售合同金额,梧州基地制药三期最多再增加1.5亿支即可,梧州基地总产能达到3.1亿支左右。
2、依个人感觉,梧州红霉素项目(宣称投资25亿,首期才6.5亿)、梧州医药商贸物流产业园(首期投资立项不超过30亿)进度非常缓慢,考虑今年募集计划的实现应该都是来促动肇庆、梧州几个大项目的,2012年将进入投资高峰期。
3、梧州、肇庆两个医药商贸物流产业园有重叠嫌疑,梧州项目可能是面对广西、东盟市场,与玉林中药港抢客源,而肇庆主要面对广东市场。
四、项目资金需求分析
1、大股东中恒实业有限公司质押股票5500万股,最多可贷款的金额为:5500*25*60%=8亿元左右,估计现肇庆项目都是大股东在垫钱投资,中恒集团有小部分,2010年年报公告有代垫肇庆医药项目6000万。
2、首期投资资金缺口差不多70亿,按2011年送股除权后股价维持20元,股本11亿,则需增发股本3.5亿,增发后总股本14.5亿。
3、血栓通按首期投资后总产能达到4.6亿支(肇庆1.5亿支,梧州3.1亿支),估计肇庆二期项目将以血栓通为主,新增产能4.5亿支,追加投资22亿元,再度增发0.8亿股,再度增发后总股本约15.3亿。
4、剩余不足资金50亿资金缺口全部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
五、未来的中恒集团前景:(全部项目达产达标后,在原立项时预测市场容量不变,没有大的宏观政策变动)
http://s3/middle/72faa003ha1bb7cbc9402&690
http://s7/middle/72faa003ha1bb85483b56&690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硫红素市场因环保、技术的壁垒,投资规模较大,国内鲜有竞争对手。3、三七成为中药的明星,三七饮片逐步让人接受。4、龟苓宝具备了挑战王老吉的质地,营销策略的加强,消费市场的无限大。
1、项目没有达到效果。2、血栓通需求增速缓慢、降价。3、抗生素市场国家政策调控,价格低迷,没有产生规模效应。4、龟苓宝市场开拓达不到预期。5、商贸中心没有底蕴,交易额未达目标。
中恒集团投资方向三问:
一、为何选择肇庆而不是梧州?
2、广东具有全国各个省份都没有的经济氛围优势,是经济最发达的一极。
3、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而梧州工业园区只是自治区级,给以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大不相同。
4、广东药企强者不多,有名上市公司如广药、白云山、众生药业,中恒符合行业强者的形象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硫氰酸红霉素作为生产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母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用于合成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红霉素的衍生物。我国主要有五大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依次为: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山山制药有限公司、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新乡华星药厂,总共占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中前三家企业的产能都在2000吨以上,全行业产能累计已经超过10000万吨,按理应该能够满足市场之需。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9年硫氰酸红霉素的实际产量还不到产能的一半,也就是说,企业开工不足。而这恰恰是困扰这一市场供求关系的原因之一,也是硫氰酸红霉素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2、环保成本高、技术门槛高,资本雄厚、掌握技术者得天下
据了解,2008年初,硫氰酸红霉素国内市场价格也曾一路飙升,4月初达到400元/公斤。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某硫氰酸红霉素主要生产企业因环保问题而停产整顿,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吴惠芳说,硫氰酸红霉素产能不能全部释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有毒的硫氰酸很难通过环保处理,需要大量的水稀释。而我国自2008年发布《制药工业污水处理办法》后,对各项环保指标都有所提升,环保成本非常高。“在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环保情况组织生产,在环保不达标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开足产能。”
那么,硫氰酸红霉素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为何鲜有进入者?巴艳凤表示,硫氰酸红霉素是发酵类产品,属于上规模的品种,一个发酵罐的产量就有几百吨,质量达到稳定也需要一段时间。尽管近年来制剂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不断扩大,下游产品需求旺盛,但是与青霉素工业盐等发酵类大宗原料药广阔的下游产品线相比,硫氰酸红霉素下游制剂的延伸和需求仍然有限,从需求总量来看还属于一个小品种。目前国内医院市场大环内酯类药品平均增长率为10.36%,与头孢类25.94%增长率和青霉素类25.77%的增长率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何为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对于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三、为何投资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随其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2006年1-12月,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1,660,35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6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9,022,03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4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36,64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58%。
2007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6,999,65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9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4,169,03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80%;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451,344,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15%。
中药饮片技术标准模糊,质量参差不齐是制约中药饮片出口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目前中药材炮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提升中药饮片的产品国际竞争力,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才能扩大中药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中药作为天然植物药的代表,应该有良好的行业成长性。中医药在全球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悄悄地但却是深刻的变化,从民间的认同发展到官方的认可,全球已进入对传统药和植物药立法管理的时代。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医药或传统医药实行立法管理,英国已启动中医药捆绑立法程序。在国内,业外资本也对中药饮片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看好中药饮片行业的未来发展。
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高度重视,消费者对天然药物的青睐,国际市场出口的大幅度增加,中药饮片产业的增长成为现实,构建行业规范标准已不是梦想。
4、饮片进入基药目录